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古代吃货生存指南第72节(1 / 2)





  姜舒窈被抛下了,正想跟上,却被身后迟迟赶来蜂拥而至的贵女们挤开了。小二没见过世面,一看这一大群贵女丫鬟们,头都不敢抬,引着她们上二楼,有屏风格挡,勉强算是雅间。

  众人落座后,取来牛皮纸做的菜单一看,便陷入了苦恼。这么多种类,挑哪个才好呢。

  葛清书面上一点苦恼纠结的神色也没有,数了数在场的人数,又点了点菜单:“那就一样来一份吧。”

  米粉口味很多,江西、湖南、云贵川等各地风味不同,但核心无一不是米粉的柔滑嫩软,鲜香入骨。

  店里上菜很快,一碗碗香味各异、配菜不一的米粉端上桌,热雾缭绕,香气弥漫。

  葛清书把放在自己的面前那碗米粉拖到面前来,对众人道:“大家都吃面前的那碗吧,免得挑不出来,省了麻烦。”

  贵女们连忙叽叽喳喳拍马屁,夸赞她聪颖,但没说几句话后便熄了声,只因米粉实在是太香了,闻着这味儿,舌根口水压不住,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

  她们拖过米粉的碗一看,米粉如玉般嫩白,薄如蝉翼,细如绢纱,浸泡在或浅或深的汤底里,三鲜色清,荤杂色浓,菜码量足,搅拌开来,鲜香四溢。

  米粉与米线虽然原料都为大米,但制法不同,口感上有差异。米线讲究滑爽筋韧,而米粉多为柔绵软糯。筷子挑起米粉,明明滑嫩至极却不会夹不住,软趴趴地耷拉在筷子间。

  无论刚才众人对这种普通小市肆有多少顾虑,米粉一入口,所有的想法却被妙不可言的滋味冲散了。

  米粉极软极嫩,入口软糯,吸饱了汁水,满满一嚼,汤底的鲜咸味在口中绽开。口感轻薄细滑,却很能挂出汤汁,仿佛米粉的嫩软糯香全是被汤汁充饱了一样,不像面条一般,若是煮过了,虽然口感软融入味,但却坨成了一团,失了美味。然而米粉在做到了软融入味的同时,却能保持水煮不糊汤。

  汤底很鲜,有排骨汤、鸡汤、大骨汤,有些口味只着重鲜,清透纯粹的鲜如一阵清风拂面,浑身上下都透着柔绵的舒展。鲜味到了一定程度,便会泛着微微的甘甜,清新明爽,很好的突出了米粉的醇香米味,清鲜的汤汁加上带有淡淡甜味的米粉,哪怕是从小习惯少食的贵女,也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地吃个不停。

  才开始还是挑一口吃一口,一板一眼,节奏明确,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埋着头,把脖子往前伸,嘴唇刚刚碰到软滑的米粉便轻轻用力一嗦,饱满的汁水渐到上下唇,米粉如绸缎一般细滑柔顺,一抿一嚼,带着无尽的鲜和暖意滑下喉咙。

  难怪有人称吃粉为“喝粉”或者“嗦粉”,很难想象米粉能保持爽滑软绵,糯香柔韧的同时做到口感弹牙,夹起不断不碎。

  米粉的菜码或者说是馅十分丰富,无论是普通的肉片、肉丝,还是肥肠、羊杂、鸡杂、排骨等,每一样都能做到味无腥膻,适应了米粉的口感后,偶尔挑点馅入口,鸡杂香脆劲道,荤香浓郁,肥肠柔韧耐嚼,越嚼越醇,既丰富了口感,又不会夺了米粉的风头。

  除去主打鲜的清汤,还有用草果、茴香、花椒、陈皮等多种草药和香料熬制的卤汤,味道丰富,满口都是温和又跳跃的奇香。

  配上油饼更是一绝,往汤里一泡,油饼充分吸收了汤汁以后外皮油脆,内里却是吸饱了汤后沉甸甸的柔嫩面馅,一咬,嘴巴像接不住源源不断涌出来的汤汁似的,连油炸的饼皮也变得无比醇香。

  在座的谁不是高傲的贵女,平日里喜吃素清鲜菜,口味不敢食重了,生怕身上染上味道,但此时此刻竟就一个小小的油饼争夺了起来。

  “给我分一半吧。”

  “欸,你不是吃了一个吗,怎么又夹呀?”

  “你不是不喜油腻之物吗,平素食个豆酥也嫌油腻,何苦跟我抢这一块。”

  葛清书不管她们如何争夺,擦擦嘴,优雅起身,叫小二打包一份干拌米粉带走,毕竟在她们面前连吃两碗会暴露本性的。

  刚才屁颠屁颠跟着的贵女们见她走了,有些犹豫,但你看我我看你,还是打算不跟了。

  “清书胃口小,咱们不一样,吃饭要紧,别把自己饿着。”

  “正是这个理。”

  干拌粉用竹筒打包,里面垫了蕉叶,带着丝丝清香,由丫鬟捧着。葛清书从二楼下来,吃饱喝足想起姜舒窈来,一肚子夸赞憋的慌,连忙出店上街找她。

  因为刚才一群贵女的涌入,总算有食客愿意尝味了,第一个吃了就有第二个,一个接一个,生意逐渐红火,满街一片热闹拥挤。

  丫鬟为她开道,她绕了一圈,没见到姜舒窈,正想离开时,看到了姜舒窈的背影。

  葛清书急走过去,撩起帷帽,喊了一声:“舒窈!”

  姜舒窈回头,她身旁站着的人也回头了。葛清书却以为她们只是走的近了,并不是熟人,于是几步走过去,挽住姜舒窈:“你怎么回事,刚才我上楼,一回头你就不见了。”

  她说完,忽然感觉气氛不对劲,往侧边一看,发现刚才被她挤开的美人正竖着眉,眼神不善地盯着她。

  姜舒窈被那群贵女挤走后,一出门就遇到了携子女前来的徐氏和周氏,小孩儿们被丫鬟管事带走吃饭去了,这两位就由姜舒窈招待。三人吃完后,便想着回马车上等孩子们回来,正要上马车,被葛清书叫住了,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一幕。

  葛清书脸色不变,对徐氏和周氏点点头,问道:“这是?”

  姜舒窈连忙将她们互相介绍了一番。

  葛清书跟着的下人去牵马车了,徐氏便道:“葛小姐不如上我们马车一起等。”

  本以为她会婉拒,却不料葛清书微微点头,说话不疾不徐:“那就多谢了,正巧我与舒窈有一肚子话要说。”

  周氏扫了徐氏一眼,徐氏回以一个不在意的眼神。

  四人依次上了车,葛清书坐好后,先与徐氏周氏熟稔地来了一套交际常用开场白,大家都是在常出入宴席的主母贵女,你一言我一语,行云流水,但气氛却格外的僵持诡异。

  等三人住了嘴,姜舒窈才出声:“清书,你觉得味道怎么样?”徐氏和周氏和她一起用膳,自不必她再多过问。

  葛清书侧头:“极好。只可惜你书信上提到的吃食那么多种,今日我却只能吃一样。”

  姜舒窈正要说话,周氏先接了话茬:“书信?葛小姐与窈窈常有书信来往?”

  葛清书迎上她的视线,忽然微微翘起嘴角:“是。”

  两人视线相撞,周氏感觉到了挑衅的意味,挑起半边眉:“这样啊,看来今日开业也是书信中所提及的?。”

  葛清书气定神闲,语气不咸不淡:“正是,今日我们诗社小聚,散了便来这边了。”

  “诗社?”周氏似乎有点惊讶,“葛小姐不愧是京中第一才女。”

  葛清书目光扫过姜舒窈,见她看着自己,神色愈发从容:“盛名不敢当。”

  周氏身子依在车壁上,神态有些吊儿郎当,笑道:“真是巧了,我记得这京中第一才女的名头曾经可是大嫂的,只是后来她懒倦了,不想出门交际,这名头便旁落了。”

  徐氏终于开口了:“这些虚名提起来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