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七节 台东问题(2 / 2)

“三角洲为胜利而战。”驾驶员耸耸肩,该干嘛干嘛。

切尔中尉重新拿起话筒。跟几小时前降落高雄机场时一样,k上校的频道没有应答。

k上校比前进指挥组及麦卡上尉带领的“三角洲”分队更早一些飞抵高雄,一下飞机就征用机场守军车辆,单枪匹马,直奔市区而入。即使不等“三角洲”,机场守军辖下也有一个游骑兵排,以k部门仅次于太平洋特战司令部的权限,完全可以征调一二随行护卫。k上校冒着天气和人为的危险独自入城,必然有其不可告人的原因。

k上校或许确如军中某些不得志者所说“野心勃勃”,但据切尔中尉了解,至少不会头脑发热。

切尔中尉不担心k上校的个人安全,只是对突然失去联系的台东方面感到忧虑。

尤其是看守所

台北,第八战区司令部二部部长办公室。

从副参谋长王达明少将进门到现在已有二十六分钟,胡安大校桌前的二十四英寸屏幕每三分钟闪过一条状态信息,每次都是“连线未成功”。

“不急的。”

王达明反倒安慰起胡安。

“干扰是随时随地,技术部门见招拆招,一刻不敢松懈,主要原因还是台风,我们联络不畅,a国人也好不到哪去。”

“保险起见,让‘枪骑’先上路?”胡安提议。

“这也能叫保险?”王达明笑道:“南下台东全程临海,两三吨的越野车跟纸一样。既然勾文瑞已到台东外围,台东特委就不是没兵可调。山区地形加上眼下恶劣天气,八司‘枪骑’、空司‘雷神’、十一局‘蝎子’都未必有山地步兵好使。海浪、冷月都是敌后实践多年的老同志,独当一面不敢说,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是有的。蒋云不是也进特委班子了吗?您老兄那么多年,还不如我手下几个野路子?”

“唔,又变着法埋汰人”

“这次只是按预案响应,未必真要搞事。”王达明如是定调。

“这话你信吗?”胡安看着从来都是闲人未进的房门,神情像是对空气说话。

王达明老脸一红,“事实如此。”

胡安在总参二部五局执掌“红蜘蛛”多年,历经三任局长、两任专职副部长、两届分管情报事务副总参谋长的领导,自己也曾代理过五局局务,作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重大问题上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经得起考验”的老党员,在前方“事故频发”的当口上出掌八司第二要害部门,自然是懂规矩的。

胡安心里非常清楚:所谓的“台东特委主任海浪”,其实就是一面被军事检察院缺席审判、一面疑被敌军俘获,历史上多次化名的庭车常,而台北情报、技侦、对敌特别工作等多部门及一线特战部队联动即所谓“按预案响应”,多半是庭车常麾下那个神秘的“寡妇”组织的杰作。

诚然,庭车常及其周边一切,都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事实就是事实,不管眼里看到什么、心里想到什么,白纸黑字列入档案的事实才是事实。别说王达明可能真的不清楚台东方面要做什么,就算真的清楚,也只能“事实如此”。

如果几乎在同一时间走马上任、同样向王达明汇报的十一局代理局长邬思维(原三局局长)、三局局长朱茂(原十一局副局长)都在这,胡安根本不会说那句基于多年私交的“你信吗”。

对了,朱茂似乎好几天没回办公室

“想啥呢?”

“三局。”战司二部部长胡安实话实说,“这几天过来的资料没签字,上百g数据积压在分析中心机房里没法归档,机要室天天跟我叫苦。”

“参谋长。”王达明无奈地回答三个字。

王达明是分管情报的副参谋长没错,可参谋长作为司令部一号首长,让三局局长突然消失几天去干点什么无可厚非,就是胡安自己也曾“奉命消失”过两回。

一时无话,胡安索性对着茶几发呆。

不会发呆的特种兵,还没等到敌人就已经被寂寞杀死,成不了现在的情报头子。

空调将室内的闷热一扫而空时,伍用友打了个喷嚏,隐隐感觉在替谁背黑锅

作为战区参谋长和林指核心成员,伍用友中将也不能免除生活用电限制,要不是林兰上将亲临,他根本舍不得在办公室里开空调,用掉休息时保证入睡的额度。

“还是林指好吧?开门就是机房,二十四小时中央空调。”

“提我当副司令再说。”伍用友中将抽了抽鼻子,皱眉看着与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二十四小时互联的笔记本电脑。

林兰难得一笑道:“大我几岁,也不至于现在就想养老。”

“钟副司令的压力可不比我轻。”伍用友有意无意道。

作为驻岛我军的空中保护伞,钟不悔空军中将的确是几个战区副司令中最忙的,无论如何都与养老沾不上边。

见林兰假装没听见,伍用友拿出烟,礼貌性示意一下后,夹到嘴边,说道:“后勤问题,是未来战局发展的决定因素,对敌对我均是如此。”

“嗯。”

“敌军只剩高雄、台东两座孤城。相对于港口吞吐量占敌总量三分之二、a军势必死守的高雄,台东守敌力量薄弱,可以一战而下――地面战场基本没什么可说的。a军确保高雄,无非就维持一个陆上军事存在,以免国内舆论汹涌,迫使国会仓促停战。我们未来的威胁,主要在海上,而海上之敌不可能浮萍无根。第一岛链在我海空投射圈,尽管我不占优势,但可战之力正随着主场优势的体现而稳步上升,加上我外交、军事上的努力使得j、菲等国不得不逐步削减其存在,所以a军退而求其次,以削减在岛陆上兵力、减少补给总量为代价,将原来基于第一岛链的补给网,改为以关岛至高雄一线为主干的纵向补给线达明昨天送来的报告表明,太平洋海运司令部在总兵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单位护航兵力反而获得了加强”

“说话的方式简单点。”林兰想起林玲有事没事小声哼起的歌词。

伍用友微倾上身,往林兰这边靠了靠,却不再说话。指头不经意地划过茶几上随手乱放的文件

随手乱放的文件自然是普通文件,只是在林兰瞥来一眼时,那指头在文件底部笔锋飘逸的“钟不悔”三字前停留两秒,一晃而过。

上世纪九十年代,某计划只是航校某学员的假想,某学员以论文形式提出假想时,我空军及海军航空兵的作战半径连南沙群岛到不了。导师在论文评语中写了四个字:“人如其名”。某学员拿着论文冒冒失失闯入导师办公室,没见到导师,倒是撞着校长。校长问他叫什么、干嘛来,某学员回答:“我叫无悔,老师说我有去无回。”这个故事的版本很多,但“不悔的假想”历经多方多年的研究、论证、发展和细化,最终形成一整套计划方案,盖上总参“绝密”印章

林兰叹一口气,“我不急,你急什么?”

伍用友默然。某计划是战区副司令兼战区空军司令钟不悔中将最早提出没错,可促成计划进中南海的人是林兰。假如钟不悔自己跳出来要放弃,伍用友毫不怀疑林兰会挽起袖子。眼下的问题,大概还是“只欠东风”

“那就统一下未来一周作战指导思想,”林兰回归正转道,“地面战场继续保持监视,暂不取台东。花莲方面的重点,是全力保障某计划前期准备工作,在保持一定军事压力的同时,避免过度刺激a军,以免a军过早进驻台东,打乱我某计划部署。”

“同意。”

“先口头下达一部(作战部)。等政委醒了,没其它意见,再形成集体决议下达部队。我回去再眯会儿,别送。”

在第八战区,林兰是当仁不让的战区一号,军委一号也早就明确授予林兰更多前敌独断之权。但事涉重大决策时,林兰从不轻易动用这一特权。就算时间紧迫,来不及召集党委会,他宁可亲自跑到参谋长办公室,碰个头,交换意见。达成一致后,一面通过参谋长“口头下达一部”,让司令部作战指挥单元早作准备;一面等政委回岗,“形成集体决议”。在这位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的司令员兼党委书记面前,政委兼党委副书记王小平中将一般都不会有“其它意见”。

“对了,”林兰握着门把手,回过头,“何丽半小时后放人。”

这话信息量很多,但和伍用友有关的只有一件。伍用友伸手拿起电话,叫通战区司令部三局第一副局长办公室。

“我是伍用友京里的任务,需要朱局长再耽搁几天,你找分管的王副参谋长拿下钥匙这段时间辛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