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节 常曙的事情(1 / 2)

第三节 常曙的事情

从“红蜘蛛”驻地回到id团前指,常曙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团后勤处长方正少校找来。

因为回团里的路上,常曙巡视了几处前沿阵地,看到不少紧握着枪把却冻得通红的双手。虽然冬天早已溜掉,春天也快走完,但三千多米海拔的山区仍不时下雪。

山地冬装早在登陆前就随军运来,并下发到各部队,但北方部队列装多年的制式手套一直被参战官兵所忌惮。制式手套列装时北方部队普遍使用81式枪族,而参战部队尤其是id团刚刚换装03式枪族不久,03式步枪比81式步枪轻得很多,不少老兵在配戴老式手套情况下使用03式步枪,反映“手感不好掌握”、“开火时常常比敌人慢半拍”。战场上老兵现身说法无异于救命草绳,大部份补充兵宁愿挨冻也不肯戴手套上阵。关于这个问题,团里早有措施,比如就地取材改装手套、加强适应性射击训练等等。然而这些措施在山地eb旅到来后,很快引起id团官兵的强烈反弹。久居高原并随时处于临战状态山地eb旅,比内地部队更早使用03式枪族,并配有总装备某研究所特意定制的专用手套。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一直顶着“预备役”帽子的id团老兵们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后娘养的,连死前的待遇都分三级九等。一时之间,刚刚打消顾虑的补充兵纷纷仿效老兵,摘掉了制式手套。

“冻的是自己,爱戴不戴!”

方正一说起这事就忿忿不平。常曙无意责怪他,只是摘下自己一直戴着挺暖和的制式手套,将全团独一无二的81式步枪搁到一旁。

“老方啊。有些情绪要在平时根本就是个笑话,可前线毕竟是前线,一丝一缕的情绪波动都可能危及到作战士气。”

“道理咱也明白,问题是白鬼子飞机封得紧,海运部门运近十万人的弹药都忙不过来,哪还顾得上一个团的手套?这情况只有我们这有,一催多了吧,师长上次还骂我娇气来着。”

“扯j8蛋!”常曙顿时火了,“非要回到小米加步枪时代才不娇气?姓吴的就不是个兵,连后勤大于天的常识都不懂!”

方正偷偷看看四周,不禁替政委深深捏了一把汗。

方正在机场保卫战打响前就随同副团长马镇山,到后方操办荣誉营组建、弹粮补给等事务,因而逃过一劫。按解放军内务条令,团后勤处长隶属团长和团政委,工作上受团参谋长的指导。id团参谋长段理中校在机场突围时牺牲,师里至今没有派人补缺,而是抽调if团副参谋长到id团,代理参谋长职责。团后勤处长虽然是团机关首长之一,但岗位职责是正营职,低参谋长、政治处主任一级,加上后勤处是司、政、后机关中唯一实行部队编制的,说难听点就是个“后勤营长”,因此方正跟同属cb师出身、职级上平级但业务上指导的少校副参谋长很不对付,反倒对北京空降的“娃娃政委”表现熟络。团政委毕竟是是后勤处长的直接上级,不论怎么管都顺理成章。

“然后这事,你觉得该怎么办?”常曙骂完了师长,重新回到正题。

方正苦憋了一会儿,继续苦憋。后勤主官两边受气是中国军队的历史遗留性问题,后勤专业出身的军官干得再好,最多股、科、处、部一路升,永远干后勤,永远低过司、政一头,但司、政出身的军官随时可以调到后勤岗位上历练、过渡再调回更高一级的司、政机关,甚至有摆明要赋闲休养的,蹲着茅坑就不让你拉,连历任的总后勤部部长也不是后勤科班出身。方正从后勤学院毕业那天开始,就有了这个觉悟。

常曙盯着默不作声的方正,幽幽说道:“后勤干这么多年,捞了不少吧?”

“我倒是想!”方正气打不到一处来,“可id团是后娘养的,老团长都没的捞,我上哪捞去!”

常曙哈哈大笑。

“不带这么埋汰人的”方正抱手压膝,别过脸去。

“军中无小事,反正你得跟我办。办不下来,我找顿赤格烈去。”

“顿格首长有办法?”方正两眼冒光。

“eb旅增援我们的两个营统统摘掉手套不就完了?反正他们现在归我管。”

“”

“算了。这事我跟师长说去。你好好折腾眼下的弹药运输问题,如果总攻机场那天有人因为机枪不响、大炮不叫倒下,我第一个拿你脑袋。”

“坚决完成任务!”

常曙知道方正虽然回答得坚决,其实心里也没底。

后勤决定战役的作战极限,是古往今来亘永不变的兵家公理。所谓公理,就是无须证明,但必须面对的客观规律。

战争爆发以前,热心或者狂热的军事爱好者一旦提及台海战争,马上会考虑到神盾战舰多少艘、三代战机多少架、精锐突击兵力几个师等等显而形见的问题,最终得出我军必胜、敌军必败的普遍结论。常曙不是军校科班出身,更没干过后勤,但从小就听说过三段关于勤的秩事:

“朝鲜战争胜利的功劳首先要给两个麻子,一个是东北后方的高麻子,另一个是朝鲜前线的洪麻子。”――彭德怀元帅

附注:高岗时任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负责后方物资运作;洪学智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负责前线物资运输。

“林帅是算完后勤帐病倒的,彭总是啃下帐本撞上去的。”――传闻来自某位唯一不敢开彭总玩笑的恢谐大将

“起初我坚持要上前线打仗,急得彭总冲他拍桌子:‘你不干,我干!你去指挥部队!’从此我就跟后勤结上不解之缘。”――洪学智上将

抗美援朝出动130万百战之师,背靠仅隔一条江的东北,也只能将战线维持到后勤线的最高限度――三八线。

第八战区则是隔海作战,一线陆战兵力仅相当于南京战区战前规模,但配属第八战区直接指挥的后勤保障部队比四个南京战区联勤部加起来还多,这还不包括大陆沿海征调的庞大民转军船队。运输护航,更是连全国三分之二的空军战机和几乎百分之百的海军舰艇都用上了。

a军作为远渡重洋而来的客军,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但目前总态势是敌守我攻,攻方补给消耗势必数倍于守方,攻方若不能尽早解决守敌,必将因储备弹药告罄而丧失主动权,由攻转守,再度进入无休止的恶性循怀。为此,军委一号在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只讲了一句话,“战役决心已经下了,箭在弦上。台湾不是朝鲜,谁让中央山脉变成三八线,谁就是民族罪人!毫无疑问那个罪人首先是我,其次是在场各位。散会。”

后勤问题,正是常曙迟迟不打机场的关键原因。

中央山脉地势复杂、交通不便,战区联勤部从台北兵站转运的弹药是后勤部队夜间关灯行车,以“十车损三”的代价走到一半,又用人力扛上山的,饶是如此,目前运抵的攻击储备弹药也只能维持现有的包围监视态势。至于空投,常曙连想都不敢想。敌我电子战已进入“无脑化攻击、报复与反报复”的近似颠狂状态,即使大陆空运部队能抽得出飞机,也不敢飞过战区上空,敢飞也多半投错目标。

送走了方正,常曙重新回到自己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