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零二章 铁厂(1 / 2)

第二百零二章 铁厂

有关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事情,严绍和厄加特他们交谈了半天多后总算有了结果。至此这笔交易也算是告一段落,剩下的就要等到将来再说了。

不过在英国人和美国人从都督府离开后,严绍却把厄加特留了下来。因为严绍还有一笔生意要和厄加特单独谈,那就是铁厂的事情。

在经过一番扩建后,这时向山铁厂的粗钢年产量已经达到了5o多万吨。这么大的数字已经相当于汉阳铁厂的1o倍,日本年粗钢产量的两倍。

5o万吨的粗钢,已经可以满足一般国家的需求了。但是对严绍来说这点粗钢产量还远远不够。别的不提,单是汽车厂每年就需要消耗大量的刚才,而且现在对汽车和生产线的优化已经进入尾声,如果持续扩大生产的话,汽车的年产量达到数十上百万并非不可能,到那时铁厂的产量显然就有些不够看了。

“……所以我这次主要是想和你订购一些冶炼设备,争取在一年内将铁厂的粗钢产量提高到1oo万吨。”

坐在主位上,严绍对着厄加特开门见山的道。

铁厂原有的设备基本上都是从德国订购的,现在要增加产能,设备自然是从德国买比较好。毕竟现在铁厂的员工已经熟悉了德国设备,再换一批的话,还需要重新熟悉一下。

“1oo万吨…”沉吟了一下,厄加特细声道。

“没错。”严绍点点头。“1oo万吨…”

这是一笔大生意。所以厄加特并不想放弃,不过那个1年的时限多少让他有些顾虑。“1年内的话,时间多少有些紧。能否稍微放宽一些时限,如果能再多两三个月的话,我就能十拿九稳了…”

其实1年内的话,厄加特也是有些信心的。只是就像他说的一样,时间太紧了些,万一要是生什么意外延误了工期,暂且不提违约金什么的。对礼和洋行的信誉也是一个打击。

至于是否能在一年内将产能提升5o万吨,这个厄加特到是不担心。

历史上列强的钢铁产能增幅是很大的,有时是上升。有时则是下降,就比如说1918年的德国粗钢产量为1498万吨,到了1919年后粗钢产量就降低到了784.7万吨――――――诶,这个举例举的似乎有点不对。何况真要举的话也该举美国。因为1918年美国的粗钢产量是45oo多万吨,而到了1919年后就降低到了35oo万吨…

真正要举的话就该举1911年的,比如说1911年的美国粗钢产量是24o5万吨,而到了1912年则上升到3175万吨。还有同时期的德国是15o1万吨,1912年后则达到了173o万吨。前者在一年间增加了七百多万吨,后者则增加了两百多万吨。

铁厂产能的增强主要在于3点,一是基础,完全新建一个铁厂是很费功夫的。先就是选址。然后就是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员工培训等等等等,反之。如果你已经有了基础,只是扩大产量的话,相对就简单许多了。

二是资金,和其他行业不同,铁厂的耗资是极为巨大的。许多铁厂有一半的时间都是浪费在了筹集资金上面,剩下的一半时间才是动工、订购机器和安装设备…

三是需求,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需求才有增产的动力,反之则没有。毕竟如果铁厂不能盈利的话,那铁厂的产能越大,亏损也就越大,这显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允许的。而最能提升需求的,无疑就是战争…

对严绍来说,现如今基础已经有了,那就是向山铁厂。而且在向山南山的凹山铁矿有着上亿吨的储量,足够铁厂产能达到百万吨。

至于资金?全中国,哪怕是北京那位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他的全部家当恐怕都不及严绍账户上的一点零头。

至于第三点,也就是需求吗…

严绍建铁厂就是为了满足需求,所以这个也不必多想。

汽车厂每年消耗的刚才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即将成立的兵工厂,每年的粗钢产量如果不能达到百万吨以上的话,恐怕根本无法满足严绍的需求。

“两三个月吗…”听完厄加特的话,仔细思考了一番后严绍点头道。“到也没问题…”

对严绍来说两三个月的话,到不会妨碍到正事。

至于那之前该怎么办…

老办法,外购…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谁叫他现在只有一个微型的兵工厂呢。

反正现在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两年多的时间,而且谁也不知道在被改变了许多事情后,历史上的萨拉热窝事件还是否会生。如果没有生的话,严绍便需要多想想办法了…

毕竟两次大战是后世世界格局改变的重要原因,对严绍来说这两场战争是必须要爆的,哪怕将会有无数的人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

大概一个多小时后,抱着从严绍那里得来的订单,厄加特心满意足的从都督府离开了。

将铁厂的产能从5o万吨提升到1oo万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所需的机器设备也一样。而且这次礼和洋行和上次不同,不再是赔本赚吆喝,所以也能从中赚取到巨额的盈利。

“要是这样的生意每年都能来上十笔就好了…”登上严绍替他们安排的汽车,厄加特在车厢里想道。

然而半响后他就失笑的摇了摇头,显然也很清楚自己的想法究竟有多异想天开。

“开车,回办事处…”

作为礼和洋行在中国的经理,厄加特也懂得一点中文。所以听到他的话后司机很快踩下油门,把车子往办事处的方向驶去。

――――――――――――――――――――

11月,在经历一个多月的时间后。整个南方都已经宣布光复、独立。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把目光注意到了湖北。在那里北洋军在冯国璋的指挥下已经攻下汉口,现在正派兵准备拿下汉阳。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有关巨额订单的消息却传了出去。

当听到整个订单的数额高达6ooo多万的时候,无论是北京的袁世凯,还是正在汉阳布防的黄兴、宋教仁等人都是一阵头晕目眩。

6ooo多万。这绝对是一个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同时也从来都不敢想的数字。6ooo多万,已经足够海军添置两条最新式的战列舰。或者是组建十个欧洲标准的步兵师。

一时之间,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的目光从湖北的战场上挪动到了安徽,这也是从一系列的免税政策后,人们第二次把注意力集中到安徽来。

消息会被传出去并不奇怪。毕竟数额这么大。经手这件事的人太多,想瞒根本就瞒不住。何况在安徽军政府里,也未必就有人想隐瞒…

出于对严绍的关注,日本人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得知了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