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71章 千载相思惜海皇(2)(2 / 2)

话音未落就子俨不见了,片刻折了菱花回到竹筏上,郑重地奉到他面前,紫瓣黄蕊,清香淡雅。

南浔微愣,想起昨日这人,在拥挤的人群中依旧清皎卓然,贵介公子彬彬有礼中又透着疏离;今日却为自己弄得发髻散乱,衣衫尽湿,心里说不出的熨贴。

接过菱花摘下他头上的蒹葭叶子,“你发冠掉了。”青丝散落下来,让子俨原本清俊的面容,多了份秀丽。

南浔折来一管蒹葭,掐掉叶子,留寸许枝杆,“用这个当簪子。”见子俨无措的样子,亲自为他簪上,“投我以芰荷,报之以芦簪。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余音上挑,带着几份戏谑,子俨禁不住耳根发烫。

过了芦苇丛,河面宽阔起来,南浔收起竹蒿,任竹筏随水漫游。

负手而立,见水天缥碧,山色苍翠,岸边油菜花灿烂夺目,随口道:“寒江缥碧兮孤山青,菜花连陌兮映水菱。小酒微醺兮卧舟上,投却长蒿兮任所行。只可惜没有酒。”

子俨也笑道:“菱歌一路兮入蒹葭,闲人呼问兮不作答。芦叶串起鱼几尾兮,青藤架下摘豆荚。”

言语是潇洒,只是前两句未免有埋怨之意,南浔岂会听不出,剥了捧菱角奉上,“子俨原谅则个。”

子俨禁不住莞尔,带点嗔怪的摇摇头,接过菱角吃下,清甜直入心底。

一个潇洒渡客,一个贵介公子,都不是擅长谈笑的人,却能相处的如此融洽,所谓白首如新,倾盖如故,大抵就是这样。

这时,那只鸿雁飞了过来,落在南浔的手臂上,他取下信筒倒出竹叶,见上面诗,《竹筏》。

泛彼竹筏,在彼中汀。青髧荷裘,撷叶抚琴。念彼斯人,实维我心。

桂棹兰枻,在彼中河。颀竹其仪,圭璧其德。念我良朋,青衣逍遥。

飘兮渺兮,不可及兮。嗟我良朋,在远方兮,何当同舟,载歌行兮。

注:髧:音丹,头发。

原来是昨日子俨在竹稍上写的那首诗,今日鸿雁才送到。

南浔看过诗后,含笑着邀请,“你若愿意,便与我载歌同行,可好?”

子俨微微错愕,他听闻南浔一叶竹筏,鸥游山水之时便心生羡慕,渴望能与之同行。未料到今日达成,颇为喜出望外,“唱得并不好。”

其实他声音很好,有流水的温柔清冶,又有金玉的沉着质感,只是听过南浔天籁般的声音,就觉得自己的不好。

南浔摇摇头,“你音色很好,初次听就觉得很喜欢,唱来听听。”

子俨润了润嗓子清唱起来,起句低徊柔靡,唱到“汀”字时声音微漾,鼻音清朗中带着点媚色,到“实维我心”时,原本的疏离感中带上羞涩,很是动人。

唱完后有点紧张地看向南浔。

南浔沉吟了会儿,他的眼神迷离氤氲,片刻后郑重而殷切地问,“我听瀛寰大陆上有种风俗,两人若要一起行事,便可结契。子俨,你……可愿意与我结契?”

子俨神色一顿,别过脸去,声音有些颤抖,“你……”你可知道结契是何意?

南浔失落,“你……不愿?”

“不。”子俨果断道,郑重颔首,“幸之何如!”

那时,南浔并不知道沿海之人结为契兄契弟的深意,待到明白之时,已是山高水长,各安一方。

他们在竹筏上轻歌,南浔将手指贴在子俨的喉节上,感受着他的音律。那是人体最脆弱的地方,子俨从小就被教导,不许任何人碰触那里,却任这人轻易触及。

南浔的手指微凉,腕骨白皙秀细,带着书卷气息。他垂着眼睑聆听,容色清肃澹然,如出水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