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0章 朝元仙仗图(2 / 2)


刚才几个人看到壁画,有感而发的几个赞叹,不仅是形容词而已,更是古人技法上的总结。

曹衣出水,说的是北齐画家曹仲达,他画的人物有着稠密的细线,衣服褶纹都紧紧的贴在身上,就像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至于吴带当风,就是指吴道子啦。他画的人物的衣纹,就有一个特点,就是会动。人物的衣袖和飘带,都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十分的飘逸。

春蚕吐丝,那是形容顾恺之的。他画的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

通过几个词汇,大家也应该可以知道,在南北朝,到唐宋这一段时间,绘画艺术的技法,基本是以描线为主。

传统绘画中的十八描,就是在这个时期,由历代画家逐渐归纳、总结,创造发明成型。

描线,线描,这是传统绘画的根基。

在泼墨、写意画出现之前,不管是壁画,还是纸画,都是通过笔墨的描线,勾成各种山水、人物、花鸟。之后,或是平涂,或是着色,逐渐完成图画。

这技法,说实话……自然没失传。

现在的工笔画,基本还沿用这些技法。但是在壁画上,用的人就比较稀少啦。

一方面是技法不好学,需要大量的练习,耗费精力。另外一方面,就是怕麻烦,更容易心力交瘁。

好比眼前,庙中的壁画,白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还没有完成。看情形,只完成了一半的幅度,进程缓慢。

他每天早出晚归,超过了一个月,还没完成作品。以现代社会的浮躁,急功近利的习惯,有多少金主可以容忍这样的进度呢?

就算是大型作品创作,同样的题材、内容,换成是喷绘。料想不超过三天,就可以顺利完成。

差距哇!

不过话又说回来,恰恰是这精益求精,慢工出细活的态度,也造就了众人现在的震撼。

包括范吉安在内,一个个人打量着壁画,眼中流露出各种光芒,有感叹,有敬服,有崇拜……

主要是壁画的内容,确实令人由衷惊叹。

画的是一个个神仙,有肃穆庄严的帝君,有威武凶悍的天将,有文雅美丽的玉女,有翩翩欲仙的真人,人物众多,繁而不乱。

一道道线条,遒劲而富有韵律,严谨、简练、流畅,繁而不乱。或用长垂流畅的线条描写稠密而重叠的衣褶,或用细致的短线描绘面部表情。

密集的构图,繁复而有序,井然却不呆板,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从繁花般致密线条中,完全可以感受到那种飘逸的绚丽。

这样的壁画,落入范吉安等人眼中,第一反应就是,曹吴之法,盛唐之气象。

范吉安感觉眼睛不够用,“贪婪”地观望了半晌,才慢慢地冷静了下来,吸一口气,轻声道:“朝元仙杖图?”

“什么?”

其他人愣住了。

一瞬间,有人失声道:“范兄,你的意思是……这壁画是失传了多年的,朝元仙杖图?”

“真的假的?”

几个老头反应过来,自然是一片哗然。

普通人不懂就算了,他们可是清楚知道,朝元仙杖图早在北宋末年经历了各种战火,彻底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