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节(1 / 2)





  暂住的地方就是安光行府上,几个院子都是连通的,头回到这地方,李齐慎还被珠光宝气华丽奢侈吓了一下,现下却习惯了,看看放在院中的奇石是军饷,挂在墙上的书画就是米粮,横竖都是他赚。

  走到一间正屋前,他先示意守屋门的士卒免礼,也不敲门,直接推门进去。

  门一开一合,还没站稳,一只茶盏先飞过来,在李齐慎靴前砸得四裂,微烫的茶水泼出来,溅在他的衣摆上,迅速渗进去,洇出一小片水渍。

  随之而来的是李承儆的怒吼,伴随着噼里啪啦砸茶盏盘子的声音:“滚出去!窃国乱道,乱臣贼子,滚出去!朕不想看见你!”

  没出口的一句“阿耶”直接堵了回去,李齐慎顺势把意思意思的问候也咽回去,放任李承儆在桌边发疯,慢悠悠地走过去,短靴在地上踩出的声音平稳均匀,就像他的呼吸或者神色一样平静。

  他这么走过去,李承儆到底有点儿害怕,但正在气头上,什么都顾不得了。萧贵妃和李琢期的死,他不是没有动容,但女人可以再有,儿子可以再生,只要他还坐在皇座上,一切都可以重来,李齐慎却在长安城,隔着遥遥千里,一脚把他踹下皇座,让他断绝了所有机会。

  世上有哪个皇帝会想盛年退位,抢了皇位的还是自己的儿子,这让他怎么不恨,李承儆越想越气,一面把桌上能砸的东西都砸得干干净净,一面近乎疯癫地辱骂李齐慎。一开始还是从道义纲常上骂,到后来李承儆上头了,什么难听的话都冒出来,恨不得揪着儿子的耳朵直接点名道姓骂。

  时人称字不称名,直接叫大名就是骂人,李齐慎倒是无所谓,自从坐到那个位置上,他还真没听人这么叫过自己。谢忘之倒是容易恼,逗一逗就能满脸通红,但又不会骂人,往往憋了半天,最多连姓叫他的字,不像生气,倒像是无意间撒了个娇。

  想到还在长安城里等着他的那个女孩,李齐慎心里涌起点难言的温情,不合时宜地笑了一下。

  这一笑彻底激怒了李承儆,他一把掀翻桌子,厚重的木桌磕在地上,把瓷片砸得稀碎,碎屑飞溅。他大口呼吸着,一句骂人的话没顺利出口,先岔了气,呛得他不断咳嗽,死死盯着李齐慎,喉咙里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手蜷缩成爪,却没有东西可抓。

  李齐慎隔着几步,看着这个气得满脸通红的男人,只觉得好笑。

  还不到一年,李承儆担惊受怕,又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怒气里,没了丹药的支持,他老了很多。确实是该长出白发的年纪,鬓边却几乎全白了,脸颊干瘦,皱纹横生,一双眼睛凸出,布满血丝,眼瞳又是浑浊的,真像是《邶风·新台》所讽刺的那只癞□□。脸庞干瘪得看不出少时的美姿容,身体也干枯了,衣裳套在身上显得空空荡荡,仿佛枯干的僵尸从墓中爬出,窃取了活人的衣衫。

  看他这副丑陋又枯槁的模样,李齐慎压根不想发脾气,等他喘完,懒洋洋地开口:“骂完了吗?”

  “呸,你以为你坐到那个位置上就能安心吗?狼子野心,果真是留着鲜卑血的,和你那个贱人阿娘一样!”李承儆缓了缓,“别以为朕不知道,装什么无道义,说得好听,非是要钱和女人,你穿上龙袍也是鲜卑的……”

  “阿耶,你这辈子犯的错不计其数,其中一个,”李齐慎向来不浪费精力和没必要的人生气,语气清淡,连自称都没换,“就是觉得我和阿兄是一类人。”

  他表现得太冷静,李承儆反倒一愣:“你……”

  “这么多年,其实你一直在怕,怕别人说你不如父亲,不如祖父,后来又怕别人说你不如儿子。当然,这是事实,但其实没什么可怕的,但凡你还是皇帝,就没人敢说这个,至少不敢当面说。”李齐慎慢条斯理地接着说,“昭玄皇帝和平兴皇帝已经逝世,你再怎么折腾,他们也是史书上留名的明君,那就只能折腾儿子。”

  “阿兄其实也无多少才能,生性优柔又瞻前顾后,娶妻的眼光也不如何,早晚家宅不宁。但以他的本事,又有朝臣辅佐,若是能登基,当个守成之君勉强也够了,至少不会如现在这般,山河飘零民生凋敝,还让我捡这个便宜。”

  “所以你害怕啊。但他是你的儿子,你没有办法杀了他,只能疯狂地打压、辱骂他,我小时候经常听见你骂他,在紫宸殿里砸东西,吓得他回东宫时脸色苍白,我估计冷汗得洇湿里衣。”

  “我记得有一回我在宫里玩,走到了紫宸殿附近,冯掌案差人拦我,因为你刚发完脾气,殿里一片狼藉。这时候阿兄从殿里出来,身上让水泼湿了一大片。看见我的时候,他愣了一下,没和我说话,但特地开口,让他身边的少监跑了趟小厨房,给我取了一包饴糖。”李齐慎淡淡地说起当年的事,“所以,无论他后来干了什么蠢事,我都不恨他,至少不会因此要他的命。但我也只能看着他一次次让你折腾,越来越不敢信自己,分明有解决的法子,却瞻前顾后不敢说,自己把自己绕死在茧里。”

  “我不一样。随便你怎么说,因为我从来没在乎过你,也没把你当作父亲。”

  李齐慎顿了顿,朝着李承儆露出个轻松的笑,眉眼弯弯,一瞬间天真如同少年。他轻轻地说,“你不配。”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122章 了结

  李承儆再不会看脸色, 也看得出李齐慎说的话出自真心,是真真切切的嘲弄, 不只是年轻的儿子对年迈的父亲,更是胜者对败者居高临下的讥讽。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行。”李承儆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在李齐慎面前露怯,他抬起下颌,以在宣政殿或是紫宸殿蔑视朝臣的眼神去看这个挺拔的儿子, “就算你窃国,你也姓李, 你也是朕的儿子!朕在一天, 你就得尊朕为君为父, 朕百年之后, 你还得在玄元殿祭拜,你的子子孙孙都得祭拜朕!”

  “不知生, 焉知死?等你死, 我祭拜的也是灵位,不是你。”李齐慎不懂李承儆突如其来的得意, 也没打算懂, 平静地戳破真相,“何况也不是当过皇帝的都能进玄元殿。天后当时可是正儿八经地改了国号,称其为‘陛下’,还不是没进殿么?”

  “你……”

  “嘘, 别闹,别让外边的人看笑话,你不要脸,我姑且还得要一点儿。”李齐慎轻轻呼出一口气,“现在你有两条路可走。跟我回长安城,我会好好安置你,保你下半辈子是平安顺遂的太上皇;不然,”

  他顿了顿,信手解下轻铠腰侧的佩剑。这剑本来是礼仪用剑,不会出鞘,李齐慎又惯用枪,但他这一解,剑鞘脱出,那柄剑居然在灯下反着锋利的寒光,一看就是精心锤造又仔细打磨开刃过的,恐怕一剑能斩断青铜的灯座。

  李齐慎把剑鞘扔在地上,“当啷”一声,低头看李承儆时风轻云淡,“就做先皇吧。”

  “……你疯了?你疯了,你疯了!”李承儆直觉李齐慎干得出这事儿,但他不能露怯,只能不断重复实际上没什么用的话,给自己鼓劲,“朕是皇帝!是你阿耶!你想弑君弑父吗?你疯了,你疯了……”

  “疯的是你。”李齐慎仍然很平静,“替我写诏书的人,这回也在军中。”

  李承儆眼瞳一缩。李齐慎登基自然没通知他,但他后来看过诏书,四六骈体,跌宕起伏高屋建瓴,可见写的人确实是个这方面的奇才,给他一支笔,颠倒黑白根本不是什么难题。

  他已经被迫从皇位上下来了,叛军将平,安光行已死,节度使和朝臣跪拜的是李齐慎,从长安城把敕令发向四面八方的也是李齐慎。

  他的儿子长大了,盘踞在帝国的顶端,对着整个国家虎视眈眈,随时可以咬断任何人的喉咙。

  一直压抑着的恐惧猛地反扑,李承儆看向那个执剑的身影,惊恐至极地想起当年。尚且幼小的他闯入清宁宫,误撞翻了烛台,好不容易从熊熊烈火中逃生,躲在寝殿的榻上瑟瑟发抖。熬了一夜,守在外边的宫人才一叠声地通传,宦官拉长嗓子,唱的是“——陛下驾到”。

  他以为阿耶是来安慰自己的,想哭又想笑,赶紧让人把门打开。门一开,走进来的人确实是他的父亲,手里拿的却是柔韧的藤条。

  父亲的身影和儿子的身影在刹那重合,李承儆惊慌失措,面色苍白,发白的嘴唇颤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那我替你选吧。三日后启程回长安城,就去太极宫,”李齐慎倒不是干不出弑君杀父的事儿,纯粹是懒,也没收剑回鞘,就这么虚虚地提着,“我觉得新殿不错,阿耶就在那里安度晚年吧。”

  新殿,昭玄皇帝少时住过的地方,天后那时已经选了他做将来的继承人,怕他耽于享乐,殿里布置得极尽朴素,甚至能说清苦,一张榻只够一个人平躺,连翻身都嫌不太容易。就算后来接连让父亲和祖父厌恶,李承儆也没尝过什么苦日子的滋味,逃亡路上都没断过熏香,现下却得移居那样的地方,让他死,他没这个勇气,也不想死,但若是让他活着,接下来就是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何况那是新殿,他住在里面,难免会想起祖父,想起祖母去世后的一个月,他去找祖父,劝他不要为了祖母这样折磨自己,不如换个人来喜欢。

  然后他亲眼看见昭玄皇帝的神色变了,一身黑衣的男人披着漆黑的长发,那张端丽的脸上难得流露出明显的厌恶,开口时声音很轻,却藏着汹涌的怒火:“滚。”

  ……从来都是这样。

  李承儆少时也想过讨父亲和祖父的欢心,让几位太傅夸夸他,但是父亲和祖父对他冷若冰霜,太傅只会摇头,感叹他不如前朝的诸位皇帝。血脉相连的丹华大长公主厌恶他至极,以至于敢当面呵斥他,旁人都说父亲在位时罕见地有皇家亲情,他却茕茕孑立,放眼四望,和他血脉相连的人都对他不屑一顾。

  夸赞他的人当然也有,幼时的乳母安氏、后来的萧贵妃、朝中讨巧的安光行……可这些人当真是出自真心吗?还是看中了他身下的皇座?没了那个位置,李承儆还是那个一无所有、讨不到任何人欢心的模样。

  新皇是他的儿子,看他时却轻飘飘的,连轻蔑这样的感情都不屑给他。因为早在多年以前,他为了讨另一个女人的欢心,亲口下令,杖杀了李齐慎的母亲。

  李承儆忽然觉得头痛,猛地捂住头,一下跌在软垫上,死死抱着头,从牙缝里挤出一辈子没明白的问题:“凭什么,凭什么……”

  李齐慎厌恶地看了一眼,连扶一把都打算都没有,提着剑,转身出去,和门口的守卫说:“太上皇似乎太激动了,发了头风,找个医师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