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5节(1 / 2)





  原本元月十五镇子上也有庙会,但那时候距离二月县试已经没多久,又是寒冬,最后他还是选择跟夫郎和孩子呆在烧了地龙的家里。

  从镇子上到府城的外城,顺风的话,只需要一个白天的时间。

  但若是不顺风,那就得晚上把船停靠在岸边,自己找个寺庙或者客栈住一晚上。

  水路沿途大多就是山,有客栈的几率不大,大部分有经验的船家都会选择在临近府城的寺庙借宿。

  这还是黎锦第一次坐古代的船,没有任何动力设备,只靠着一根竹篙,就能平稳的漂浮在水面上。

  出了镇子后,河流的宽度剧增,流速也更加湍急,河岸两边的景色像画布一样,一寸寸展现。

  黎锦站在船头,背着手,风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但他却好像一点都感觉不到冷一样,只顾着欣赏周围的景色。

  无非就是好山好水,但却能在半山腰看到若隐若现的青瓦飞檐,让人仿佛置身画中。

  黎锦突然想作画了。

  船家说:“读书人,别吹风太久了,容易着凉。”然后他招呼船头的老太太给黎锦一碗姜汤,“喝了这汤,你再看也不晚。”

  黎锦笑着道谢:“多谢了,我第一次坐船,此前没未过如此美妙的景色。”

  “俺们天天见,都觉得这没啥了。不过,初春那会儿,山上的雪还没化,河里的冰都化了的时候,看到的景色才是真的好看。

  但是那会儿俺们不敢行船,直到有船能漂到府城又漂回来,俺才敢出船。”

  要不然河里没化开的冰可以把船撞个大窟窿,到时候连人带船都沉入河中,这就要命了。

  黎锦说:“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船家还是第一回 见到如此好说话的年轻人,他说:“你跟其他人不一样,之前我还载过一个读书人,他嫌俺不会说官话,一直假装听不懂俺说话。

  俺当时以为他真的听不懂,结果送他到了府衙,接他的人也也是一口咱镇子的方言。”

  黎锦再次沉默,最后只能生硬的转了话题:“这天都快黑了,咱晚上住哪儿?”

  船家此次主要运一些镇子上特产去府城,捎带一个人,还能多赚一笔钱,他也很乐意。

  船家听到黎锦问话,果然忘了刚刚自己想说什么,他回答道:“前面拐过去有个寺庙,我一会儿就停那旁边,我们直接睡船篷里。

  你是读书人,可以去寺庙借宿,不收钱的。”

  黎锦点头应下,古时很多考生都在考进士之前,选择到处游历。

  寺庙对读书人确实很友好,甚至有的人家里房子漏雨,就会长时间的住在寺庙念书。

  故此,古时很多文人墨客与僧人关系和谐。甚至成为挚友。

  天还没完全黑下来的时候,黎锦就下了船,背着行囊,爬了三百多级台阶,到了寺庙门口。

  扫地的小僧见到黎锦的打扮,就直接说:“施主可是来借宿?”

  “正是,天色已晚,行船怕有危险,只能前来叨扰。”

  “施主客气了,我寺还有许多空房,施主请随我来。”

  小和尚把他带到后堂,有一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僧人客气的让黎锦把身份文书拿出来。

  检查完毕后,直接给黎锦分了一个靠河岸的屋子。

  “寺庙规定,每个时辰都得敲钟,还请施主见谅。”

  “贵寺能让在下借宿,已是感激不尽。”

  等到僧人走后,黎锦才打量自己的屋子,一张床,一个蒲团、一个案几和一盏油灯,房间虽小,却也五脏俱全。

  天已经完全黑了,黎锦去斋房吃了素斋,回屋后点亮油灯,把白日看到的山景、水景都画下来。

  画完后已是深夜。

  黎锦和衣躺下,还没彻底睡着,就听到铜钟悠远的响声,尾韵绵长。

  他脑海中突然冒出来两句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他这借宿的不也是府城外的寺庙么?客船上的船家和老太太每次在此休息的时候,也都能听到钟声。

  翌日一大早,黎锦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背起行囊,在佛堂前上了一炷香,就再次出发了。

  这天午时,黎锦就到了府城外,他付钱后,赶紧进城。

  黎锦先找了一家客栈,最近不是科举考试期间,客栈生意惨淡,三十多文就能在外城找个干净的客栈。

  他找了店小二打听府城内管房屋租赁购买的负责人。

  店小二给他指了方向:“客观是要找王先生吧。进入内城后,从正街往前直走,第一个巷子往左拐,大门一直敞开的就是王先生的住处。”

  “多谢。”

  黎锦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了所谓的王先生。

  在古代,府城、县城乃至镇子上房屋的买卖和租赁都有专人在管,要买房得先去找他,筛查买主的购买条件,随后才会给他挑房子。

  这也就是说,就算买家和卖家商量好了,也得先来负责人这里登记,然后负责人还会去询问邻里的意见,邻里不答应的话,这房子也卖不了。

  王先生首先查看了黎锦的籍贯和村长的知情书,又看了他仅剩亲属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