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第176节(1 / 2)





  “我把人都赶走了……卓大人,求你最后一件事……你现在快教教我……死了后要怎么向父皇道歉,他才会原谅我……你快……教教……”

  赵王刘钺的声音越来越轻,伴随着的是他口中吐出的毒血也越来越多。

  就好像某种乐曲的终了,在急促密集的节奏后戛然而止,短促袭来的安静会令人恍惚,此时卓思衡就被这样的宁谧包裹,他身上满是血迹,而刘钺的手也已从他手中滑落。

  赵王死了。

  卓思衡清楚的了然,赵王十年前其实就已经死了。

  这是一个及时的报恩与残忍的告别,可是对于十年前那个十五岁的少年,今日的到来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夕阳垂落的时刻,卓思衡的双眼却因泪水的模糊只能看见迷人的光斑,沉寂的殿内也因余晖的跳跃而变得忽然有了生气,他将赵王轻轻放平,取下帘幕盖住尸体,而后平静地擦去泪水,平整官袍,迈出了这间看似明媚却犹如囚笼的宫殿。

  门外有巡视的禁军见到卓大人,看其身上的血迹都不免犹疑,而卓思衡却镇定地发号施令道:“将赵王的宫室围住,不许人出入。”他语气平静的好像叫人去给赵王送膳一般。

  祖制殿前司禁军只听命于皇帝,而皇帝此时不能理政,则听命于枢密院枢密使。

  卓思衡的命令他们必须遵从。

  就在这时,殿前司禁军校尉杨令显骑马而至。宫中严禁文武纵马,可他如此前来必然是有急事,无人敢质问,他们都在等卓思衡的吩咐。

  “你们去戍卫吧,我来处理。”

  卓思衡只是再接了一个冷漠的命令,于是禁军只能分列散去,将面前的宫宇自四方围住。

  “卓大人!”杨令显满头大汗从马上跳下,凑近卓思衡时却换了称呼,“大哥,陛下醒了!”

  第250章

  中宫内殿,此刻刘煦的身边陪伴着太后、宣仪大长公主、青山长公主与瑶光公主,两名太医正在同刚刚苏醒的皇帝回禀着什么,因卓思衡入内而打断。

  屋内无人哭泣,可见到卓思衡,青山长公主刘婉还是又红了眼眶,而瑶光公主则轻轻叫了声相父。

  “是卓大人来了么?”

  刘煦的声音比他女儿因悲伤而细弱的语调更为虚渺,卓思衡也顾不上行礼,快步行至刘煦身边道:“陛下,臣在。”

  刘煦眼睛的血已被止住,可整张脸的血色也仿佛流失得一干二净,光洁莹润的玉簪仍然留在眼眶当中,看起来可怖至极。

  卓思衡以为刘煦会对他有一些叮嘱,但刘煦的第一句话却是:“太医,也告诉卓大人吧。”

  为首的太医院院判已是忙了大半天,为人医者的素养使他格外沉静,即便在这样的时刻也未有慌乱:“卓相,陛下既然已经苏醒,想来已无大概,可是若要拔出此物,一是必然御体有损至缺,二是恐再度失血难以控制。但陛下已执意要拔除此物,臣已吩咐人去备药了。”说完他十分知趣地带着另一名太医离开寝殿。

  卓思衡看着此时刘煦的模样也有切肤之痛,他低声道:“陛下既然已拿定主意,那便让太医一试,臣会在这里陪伴陛下度过难关。陛下从前每次逢凶化吉都有臣在左右,今日亦不例外。”

  刘煦看着他,努力想要笑出来,却因为扯痛伤目不得不制止,他只能叹气道:“今日之祸,都怪朕不能听从卓大人的谏议与教导,才致使如此境地,辛苦卓大人了……你应该都做好了安排,对么?”

  “是,陛下,禁军已封锁帝京,皇宫也已安排妥当。”

  “卓大人,你总让朕坚强一些,可是朕还是让你失望了,你看这殿内,朕的所有至亲,每一个都比朕坚强,殿内所有人里,唯一不配君临天下的人就只有朕了……”刘煦的声音轻轻颤动着,不知是因为虚弱还是伤怀。

  “皇兄……不要这样说……”刘婉趴俯在床侧,带着哭腔说道。

  刘煦温柔抚摸妹妹的头发,用仅剩的一只眼睛看向卓思衡和太后道:“卓大人……母后,方才,父皇来找儿臣了。”

  太后微微一怔,显然是担心皇帝受惊过度,可转念一想,又忍泪轻道:“好孩子,你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你父皇同你说什么了也告诉我们吧……”

  见母亲为生死未卜的儿子心碎至此,卓思衡实在难以忍闻,他的眼眶也湿润了。

  “父皇责骂儿臣,说儿臣无用。卓大人百般劝说儿臣不要沾染皇后娘家的人,并且答应可以让女孩先去到他过去的家乡里,使人收养当个普通人度过一生,儿臣却没有听从……儿臣心中所想,根本没有为至亲的担当……儿臣对不起母后和妹妹,对不起姑姑,更对不起女儿……儿臣只顾着自己从前的那些旧伤徘徊于郁郁不得志的过往,却忘记坐在这个位置上心里真正该容纳的是天下的安泰与万民的福祉……”

  大长公主再坚强,可听到皇帝梦见她的兄长,思念的苦痛折磨出了泪水,她努深吸一口气后坚毅道:“陛下,先帝说得何尝有错?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您是天子,是世间万物的担当,您要向先帝一样,才能不负他的期许。”

  “姑姑,对不住,朕从前不懂,此刻也不知亡羊补牢是不是时犹未晚……”刘煦长叹道。

  卓思衡一直沉默,这时,他抱起瑶光公主刘玉耀,将刘煦的女儿放在他面前道:“陛下,请看看阿辰,看看你的女儿,你不是在亡羊补牢,你是在为她从头开始。”

  刘煦愣住了。

  卓思衡将瑶光公主的手放在刘煦的掌心里说道:“先帝以身作则,让陛下知晓何为天子之责,今日陛下也当以身作则,教会阿辰何为天命所授者亦承天命之重。天助之不可常恃,人事之不可怠终,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一直在啜泣的瑶光公主此时也顿住悲切的低息,她紧紧握住父亲的手道:“父皇,儿臣在这里聆听父皇教诲,父皇不要让儿臣无人可教无人可效法!”

  刘煦完好的眼中淌下泪水,他紧紧握住女儿的手,许久后才道:“你的父皇是天子,自然会得天眷顾,阿辰,不要哭了,在这里陪着父皇,如果老天不愿意给朕一次重来的机会,那也是天命之戒,你万不能重蹈覆辙……帝王之心必然刚柔相济,刚强顽石亦不可摧,这样才能抵御权力之利刃的百般摧残;柔不单单是对家人的责护,更是对天下万民之敬奉。卓大人曾说过,天下万民不能择帝王,因此帝王当择政以酬万民的仰赖。朕因旧日遭遇而总想为过去的自己找到一个出口,却忘记此命之于国,早已不是过去之身……朕想要求得你母后原谅,想要弥补从前自己的羸弱,但殊不知这样的作为,正是羸弱本身,寻常人或许理该如此,但天下之主万邦之君却断然不可,你要记住,决不能忘。”

  瑶光公主用力点头。

  卓思衡知道有些事挥别旧日的自己往往比直面来日的困境要难得多,他从前百般提醒旁敲侧击的道理,如今刘煦自己以一只眼目的代价悟透,也不知到底是该当此时还是冥冥之中。

  但终归他听到刘煦就此振作,心中已是比方才的绝望多了希冀。

  卓思衡欣慰又紧张,而恰在此时,太医进来禀报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等圣上的旨意。

  刘婉捂住胸口,已是难抑的焦灼;见子即将赴难,太后犹如先被刀割火燎,痛苦难当;

  大长公主看向刘煦,握住侄子的手,鼓舞他要坚强;

  卓思衡将瑶光公主自床上抱下后,向刘煦说道:“陛下,你我之业尚未及成,还记得我说得么?你我都将是明日的阶梯,你的明日还在等着你以身为范……陛下,要坚强些……”

  刘煦向卓思衡点点头,而后对太医轻声道:“朕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