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第19节(1 / 2)





  入了翰林院,他的顶头上司则是省试的出题官曾玄度。

  还都是熟人。

  卓思衡一面整理尚还空荡荡的凉阁书斋,一面思索,与其挖空心思去投上司所好,不如乖乖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少惹麻烦,安安静静先度过第一阶段,若是遇见问题,他该如何做就如何做,不推诿也不强直,若是没有,他也借此机会了解一番官僚机构的整合和帝国机器的运作,通过体验给自己增加经验。

  他刚想清楚没多时,新雇的柴六嫂便来给他送夜宵。

  柴六嫂面貌有些风霜摧折,人也略显消瘦,但却十分精神麻利。她是慕州人士,嫁给跑买卖的货郎后迁来帝京方便生活。前两年男人去到宣州奔走时路上遇到山洪丢了性命,留下孤女寡妇相依为命。虽说财产也有一点,但柴六嫂是闲不住的勤劳人,想着钱留着给女儿添嫁妆,自己做些帮厨的伙计来当谋生进项,听范永说是去新翰林院的老爷家里当厨子,女儿也可以服侍知书达理的小姐,便十分愿意。

  她自幼在北方长大,最擅做各种面食糕饼,与卓家口味很是一致,卓思衡吃过一次她下得卤面后便赞不绝口。再加上柴六嫂的女儿阿环也很是活泼干脆,卓思衡虽说还是不习惯家里有人服侍,不过范希亮的顾虑确实对,他忙起来后实在没时间照顾家人饮食起居,也不能让弟弟妹妹总是自己挨累,花些该花的钱替家人买来安顿和时间也不失为一个自己奋斗的小目标。

  卓思衡吃过夜宵的素馄饨,又夸奖柴六嫂一番,柴六嫂兴奋得恨不得卓家几个孩子现在就进院子,她好大显身手施展一番手艺,现在就卓思衡一个人吃得也不多,实在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负责卓思衡出门和看院的伏季看上去也是忠厚老实的人,不大爱说话,从前有过军差,后来落下病被清退出来,养好后曾在京郊私人的马场当过一阵子帮工,如今马场主犯了事,他也没了工钱,正好他认识范永的一个亲戚,中转介绍来卓思衡家做事,因知道底细,范永也敢将看家这样的差事托付给他。

  从什么都要靠自己变成一下子有了三个仆人的“大家庭”,卓思衡觉得自己可得适应一阵子,就像二十五日那天他起了个清早,收拾妥当后出门上班,结果走出五分钟后被伏季驾家里的驴车追上,他才想起来自己不好穿公服走着上班。

  这要是真走到了翰林院,第一天就要闹笑话。

  他感谢了伏季,上了自家那个便宜买来的二手车上窄窄的蓝青色轿厢,又过了五分钟便到了中书省。

  此处衙门正对前路,面前宽阔一道方正场地,砖块平整到连杂草都没有,左右皆有石雕护门,一排桑树横着展开新绿的帷幕,朱红漆门敞开的两侧各站禁军二人,手持戟槊,威武严肃。

  卓思衡亮出腰牌得了放行,第一次踏过此门,顿时理解了那些诗文当中士子发出的鱼跃龙门的感慨。

  本次二甲诸人均已在翰林院内等候,而前排站着的则是一甲的彭世瑚,卓思衡到后,探花郎许彦风后脚便至,几人见过礼,曾玄度大人也到了。

  卓思衡还是第一次见到自己省试的出题官,曾玄度四十余岁面阔庭方,除了脸上总是有点不太精神的睡相,其余都非常像一个中年读书人该有的样子,他说话慢条斯理,也不因第一次向新下属训话便耀武扬威,只是很平和寻常地告知每个人的工作安排:

  “三位翰林院侍诏,除休沐外每日排定班次同我或其余学士进宫,奉诏承记,需谨慎敏达,勿有纰漏,未入宫者则留待翰林院,中书省若有诏令,草拟参详不得有拖延,斟酌辞令需问询其余学士后再定笔。其余各检校,中书省若有诏令命你等抄写传达,需及时赶快,亦不能出错,不知之事多问其余前辈,勿要专断。”

  如此逻辑清晰简明扼要,卓思衡觉得自己这个上司其实不像看起来那么嗜睡懒怠。

  “卓侍诏,今日你随我入宫。”

  然后他的名字就被点到了。

  不过卓思衡已然想到,自己就是跟着皇帝身边混日子,就是要成天往宫里跑,必须习惯并且迅速培养文官的业务修养,于是他略微躬身,示意从命。

  入宫要乘中书省专门的官用车马,宽敞许多,卓思衡在马车里坐在自己新上司下首位置,和老人家一同闭目养神。

  忽然,曾玄度闭着眼噫哗睛开口说话:“今日你我入宫不是面圣。”

  卓思衡恭敬答道:“是,卑职初来乍到但听安排。”

  曾玄度还是闭着眼睛,但这次点了点头,又道:“今日为太子开课,亦是要事,切勿怠慢。”

  太子……

  卓思衡表面平静应承,内心波涛汹涌风中凌乱。

  他们卓家是不是这辈子都要和这个高危职业杠上了?

  第30章

  太子一十二岁,新拔的身姿初具少年之态,又兼具天家贵胄的教养,温文有礼说话平和,长相也肖似皇帝。他今日第一天开学,皇后亲自带着自己儿子来向老师行礼,只说太子资质平平,唯有辛苦一条路途可走,希望曾玄度大人莫要顾忌太子身份,我朝严奉师道,太子为曾大人的学生,就要恪守尊师的礼俗,无需宽佑特事,只需严加管教,当做寻常学生一般便可。

  皇上没有急着给太子开东宫,只说先开课上着学,之前虽然和其他皇子一同学习,但教得都是基础,既然封了太子,如今便该学些太子要学的内容。

  这话说得很是笼统不明,不过能单独念书,对太子而言总归是好事。

  卓思衡跟在曾玄度身后朝皇后和太子行礼,之后始终垂头而立,方才时他瞥见皇后的样貌,心道这和之前佟师沛讲给自己的八卦不大一样。

  皇后与皇帝同龄,今年三十二岁,佟师沛说皇后极不受宠朝野人尽皆知,但他见到皇后却觉得这位母仪天下的女子不说容貌光华,那也的的确确是有雍肃之美的端庄仪态,皇上和皇后可是当初在患难之时结为夫妻的,不知为何二人如今形同陌路?

  这种八卦果然还得以后去问佟师沛,眼下,他便是恪守礼数,绝不多看一眼多问一句的。

  本朝规矩例如太后皇后贵妃以及长公主等尊贵内宫女眷,并非不能置喙朝政,而要依照身份只能做合乎自身地位的事情,决不能越矩。皇后作为太子的母亲,亲送太子进学,又执求师礼,此事不但得体,而且还算教子贤德的表率,从前几位明主的皇后便有此先例。

  曾大人与卓思衡恭送走皇后,又请太子入仪德阁进学,太子很是恭敬,一路都执弟子之礼随着,曾大人让过两次后便受下,这也是本朝崇师重道的国策,即便太子也必须如此。

  仪德阁曾为皇帝读书的书房,但圣上为理政便捷,将御书房搬至日常问政的天章殿,此处便留给太子进学。

  曾大人似乎早已了解太子书读到哪里,并不多问,只让他拿了套《汉书》,却抽出最后一本递出去,缓缓道:“太子殿下从前细细读过《史记》,我们便从《汉书》讲起。”

  卓思衡心想读前四史是什么宫内风潮吗?最近有什么读书的流行趋势?还是因为皇帝爱看,所以曾大人也让太子看看,跟自己亲爹找点共同语言?

  只有后者可能性最大。

  卓思衡手里没有准备《汉书》,前四史他读得熟,倒是都知道,只听便可以了。

  太子恭敬回答道:“是。”然而似乎有些犹豫,又道,“曾学士,《史记》虽然从前的白大学士讲过,但只是通读,若论细学却没有过。”

  太子还没有名义上的东宫老师,故而所有老师他皆叫学士与大学士的职名。

  曾大人一直仿佛睡着一般半眯着的眼睛终于略微睁开了些,说道:“白大学士未曾细讲?”

  “是,白大学士说前四史胜在文辞,若讲史论,莫如不读。”太子道。

  卓思衡隐约觉得曾大人自己的喜好被贬低后,他眼睛又大了一点,却在太子面前不好发作,只是沉声道:“前四史自有精妙之处,后世文章立论大多以此内为据,太子殿下若是不学,皇上问起典故一时不好作答就大不妥了。”

  “都听曾学士的。”太子似乎有些紧张,好像生怕自己说得话有问题。

  但他的话确实有挑拨离间的嫌疑,只是看太子的神情不像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