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第306节(1 / 2)





  可谁知道,等她终于要出发了,两个小家伙跟着陆守俨一起去送她,到了机场,他们看着妈妈,眨巴眨巴眼睛,突然张大嘴巴,“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梦锦看希同哭了,也跟着哭起来,两个小家伙哭得一个比一个委屈,小眼泪顺着脸蛋往下流,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初挽顿时心疼起来,少不得哄了一番,陆守俨一边抱着一个哄,许诺了很多,什么石景山游乐场,什么买跳跳糖,什么买好玩的木马,反正各种该答应的不该答应的都答应了,看得初挽意外不已。

  他在两个小家伙面前真是没原则。

  好在两个孩子总算破涕为笑,初挽见此,放心了,准备登机,不过登机之前却忍不住在陆守俨耳边说:“我算是明白了。”

  陆守俨:“明白什么?”

  初挽:“下次你不答应我什么,我就哭给你看。”

  陆守俨好笑,略挑眉:“可以,到时候比比你和梦锦希同谁哭得响亮。”

  初挽软哼一声:“走了。”

  这次的日本之行,选派的全都是国家文物局下面年轻力壮的,三十五岁以下,且本身精通游泳和考古的,这些人知识储备过硬,又有游泳技能,按照规划,他们在日本接受大概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大概能接受最常规的轻潜水培训,并学会操作简单的水下机器人。

  主领队叫赵谭智,今年三十岁出头,考古博士毕业,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不过不会日语。

  初挽作为副领队,最重要的任务是协助赵谭智的工作,并帮助大家适应那边的培训,同时带领大家在业余时间参与日本水下考古研究所,吸收日本考古的先进经验。

  大家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出国,多少有些紧张,好在初挽上辈子去过日本几次,这辈子也去过美国香港,由她带队,整个过程相对还算顺利。

  到了日本后,大家自然被日本的先进所震撼,初挽不疾不徐联系了日本水中考古学研究所所长的田边教授,先了解了这次培训的情况。

  这教授先大致给他们讲了讲,又带他们参观,初挽看了看,这边果然条件好。

  现在国内新成立的水下考古研究所也有一些其它单位借调的潜水设备,但是安全性不好,呼吸阻力大,而日本用的设备却精细很多,是国内没法比的。

  她又看了看这边的教学计划,日本的考古培训计划和国际接轨,接受这套培训后,应该可以完成最基本的水下操作。

  其实来之前,她也研究了欧美那边的水下考古培训,结果发现欧美一带的水质和国内水质不同,那边的潜水作业都是在能见度比较高的环境中发掘,所以实际操作上还是有些差异,相对来说,日本的培训更适合中国人。

  晚上时候,在考古研究所的会议厅里,召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会,日本方考古工作人员都非常热情,不过热情之余,也带着自豪介绍了日本考古取得的辉煌成绩。

  中方学员看了后,难免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在八十年代之前,他们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石器就是四十年代在日本群马县发现的一块矛头形石器,距今三万年,也就是说日本旧石器考古,只能追溯到三万年之前。

  不过现在,这几年时间,他们收获巨大,陆续发现了十七万年前的石器,将日本旧时期时代推进到了中期,接着又发现了五十万年前的石器,推进到了早期,而就在最近,竟然又发现了六十万年前的石器。

  田边教授有些激动地道:“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北京猿人出现的时候,日本也已经有了猿人活动的痕迹!”

  鉴于台下的中国学员,出于尊重,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中国学员顿时明白了,这话太明显了,谁是谁的祖宗都不一定呢,也许日本这块小岛才是最初的发源地?

  田边教授收敛了情绪,继续给大家介绍,于是大屏幕上便显示了藤村新一最近发现的石器,有t形的,也有u形的,田边教授兴致勃勃地解释,这些都是发现于六十万年前的地层中,日本的《科学》杂志上有几位权威考古学者发表的文章,上面对这些石器进行了诠释,认为u形石是女性的器官,而t则是男性的器官,这是一种生殖崇拜,猿人摆出这种图形是为了祈祷庄稼丰收等。

  “当然了,还有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在六十万年前,上高森遗址的猿人已经开始使用非常复杂的语言,他们已经在记录时间了!”

  最后,田边教授又着重介绍了被日本考古界誉为“神手”的藤村新一,他是如何创造了日本考古界的奇迹,是如何以一己之力将日本石器时代考古从三万年前推进到了六十万年前。

  看得出,在场日本考古界的同仁对于这位“神手”显然非常崇拜,他们脸上都露出了憧憬和敬佩。

  欢迎会结束后,几个中国队员回去下榻的宾馆。

  原本来到日本,看到这边的各种现代化,大家挺兴奋的,不过现在,听到人家这十年的成就,想到最近这些年中国考古的种种落后,难免羞愧。

  赵谭智叹道:“我们还是应该多向人家学习,为什么人家能够有这样的进展?为什么中国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一直迟迟不前?”

  学员们听着,说什么的都有,其中一位感慨道:“我觉得这个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考古学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技术和文化都有很大关系,这些年我们经济水平确实远远落后于日本,技术不足,基础薄,底子弱,在考古综合实力方面,差距还很大。”

  其它学员也赞同:“不说别的,就是水下考古这一块,他们已经有完善的考古培训体系,也有非常先进的水下设备,但是我们却一穷二白,一切从头开始。”

  说起这些,大家心中都有些沉重,路远而其修远兮,要想追上人家,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家讨论了半天,初挽一直不吭声。

  大家伙分析的这些原因自然都是没问题的,这确实是摆在中国考古学面前的事实,但是日本这十年考古的神话,那只是一场世纪大骗局罢了。

  这件事说出来荒谬到没人相信,但却是事实,以至于当事情被揭穿后,日本考古界成了一个大笑话,据说考古人员纷纷转行,羞于提及自己的行业。

  虽然他们的技术各方面确实先进,但是这样虚假繁荣放卫星也不像话,也实在是没意思透了。

  这次的培训班历时45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级潜水、开放水域潜水和救援潜水等课程,第二个阶段主要是水下考古实习锻炼。

  初挽帮大家协调过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后,学员们开始了正式培训,她便开始去敲定第二阶段水下考古实习的地点,还需要做水下考古项目的前期准备,需要和日本水下考古培训机构协调时间等。

  这期间,她也了解了藤村新一目前的工作情况,知道他最近正参加新时期考古研究所的一向调研,矢志要发现“八十万年前的石器”,地点恰好就是岩出山町的“座散乱木遗址”附近。

  初挽算了算时间,倒是正好赶得上,又自己跑去“座散乱木遗址”研究了下地形,这才回去。

  接下来三周,她也没什么工作,除了偶尔需要协调水下考古培训任务外,其它时候可以自由行动。

  她便顺势自己过去了大阪,逛一逛这边的古玩市场。

  其实大阪并没有像中国或者美国那样的大型旧货或者古玩市场,这边的古玩一般都在古玩商店里,捡漏可能性也不大。

  不过大阪的老松通古董一条街倒是可以逛逛,初挽走了一趟,没遇到什么合适的,又过去了四天王寺古董市,这里说是古董,其实各家的旧物比较多,要想在这里面淘到什么,自然需要眼力界。

  初挽其实也不指望一定淘到,只是走走看看,这也算是一种乐趣。

  这么随意走着,她淘到了一把日本正宗的南部铁壶,应该有三百年了,花了一百多人民币,这多少算是一个漏,不算很大,但也值得拿着,毕竟来一趟,她也想收一些当地特色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