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第236节(1 / 2)





  周围人面面相觑,瓦克斯先生疑惑起来:“然后?”

  初挽:“在美国,有各种肤色来自各大洲的人们,美国是多元文的交融的国家,但是我相信,哪怕文化再怎么交融,美分的硬币上,不会印中文,也不会印上法文,是不是?”

  瓦克斯先生扬眉,有些好笑:“所以这位女士,你是要说什么?”

  初挽笑道:“非常巧,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考古主题,便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尼雅遗址的挖掘成果,大家应该知道,那里在一千七百年前,是精绝古国的所在之处,是丝绸之路南道的交通要道,交汇了古印度文化、汉文化、罗马文化和早期波斯文化。”

  大家顿时交头接耳的,也有人开始翻今天的演讲名单。

  初挽便直接走到展示台上,走到瓦克斯先生身边,之后,她拿出来一张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尼雅遗址挖掘出来的钱币,来自一千七百年前。”

  所有的人都好奇地看过去。

  初挽待大家看清楚了,才继续道:“这是精绝古国流通的钱币,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铸造技术承袭于希腊打压法,上面的骆驼应该来自于中亚,不过这个钱币的正面写的是什么,大家可以看看——”

  有对东亚文化比较了解的,认出来,这是汉字。

  初挽颔首:“这上面写的是廿四铢,那是钱币的计量单位,这是汉字篆体文。”

  旁边的瓦克斯先生一时懵了:“汉字?”

  初挽道:“正如美国的硬币上不会印上汉字一样,位于尼雅河畔的绿洲,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古国,他们的钱币也许可以用希腊技术,也许可以印上中亚的骆驼,但是他们的字,一定是汉字,这就是官方认可的主导文化,这就是刻在文物上的正统,这就是欧洲、中亚和中原三种文化综合体下的尼雅钱币。”

  现场一时传入来小声议论声,确实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流通钱币上的汉字,应该就是这个国家官方的认可,也是这个国家的文化主导。

  在场众人都纷纷点头,显然对初挽的话很赞同。

  瓦克斯先生对于这一时的失利显然有些不服气,他笑了笑:“只是一个钱币而已,并不能代表什么,如果提起西域文化,我这里倒是有一些资料,特别是初女士刚刚提起的尼雅遗址。”

  初挽听着,略顿了顿:“你也有尼雅遗址的资料?”

  瓦克斯先生笑着点头:“是。”

  初挽:“请问是什么资料?

  瓦克斯先生优雅地笑道:“我这里有你们东方绣花鞋,也有官方文书,更有一些生活遗迹,可以说应有尽有了。”

  初挽听这话,也笑了:“那我知道了,八十年前,我们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可能有人没经过正规手续,冒入新疆,挖走了大量尼雅遗址的文物,想必瓦克斯先生的资料,便来自于此吧。”

  这话一出,瓦克斯先生呆了呆。

  现场也瞬间陷入了沉默和尴尬之中。

  初挽所说,显然是历史事实,大家都知道,但这么多年过去,没人会提。

  在场的都是知名学者专家,对于这种事,自然也不好太提,但是既然是学者专家,好歹要脸,也不好说什么。

  现在被初挽这么直接指出来了,一个个都沉默不语。

  唯独瓦克斯先生,眸中泛起狼狈,之后他便尴尬地笑着,耸了耸肩:“这个,我也不清楚了。”

  初挽见此,也就略过不提。

  这种事,他们自己也知道不光彩,自己当场揭短,让他尴尬一把,适可而止就是了。

  当下她便道:“我自中国而来,参加这次会议,其实就是想向大家分享下我们在尼雅遗址的发现,在那里,我们找到了精绝古国国王的墓地,发现了一些惊喜。”

  说完,她便将自己的资料呈现给大家,给在场的考古专家分享他们这次的发现。

  当那些资料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的人都被吸引了。

  绣有“延年益寿长葆子孙”和“安乐如意长寿无极”吉祥话的织锦衣裙,以及“王侯合昏千秋万代宜子孙”的锦被,色彩斑斓,华丽鲜艳。

  初挽大致给大家解释了这些汉字的意思,也讲了这些的来历:“这些都是来自当时大汉蜀地的织锦。”

  这么说着,自然也有人问起问题,初挽都一一回答,她英语好,引经据典,听得大家连连点头。

  最后,初挽终于向大家展示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织锦护臂。

  当这个织锦护臂一出,几乎在场所有的人考古学家都站起来,瞪大了眼睛。

  有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汉字的,自然知道,五星在如今的中国意味着什么。

  而这,竟然来自一千七百前的古墓?

  这算是什么,古代神奇的预言,就像神秘的玛雅预言那样?古代的中国人预言了今天中国的崛起?

  初挽就在大家的震惊中,给大家讲述着当年西汉帝王和精绝古国的故事。

  在场专家被那织锦震撼过后,再听初挽的讲述,她声音动听,英语流利,引经据典,大家一个个竟然听得入迷。

  会场本就是半开放式的,会场外也逐渐有人被吸引到,大家轻手轻脚地过来这个会场,认真倾听着这位年轻的东方考古学者的考古发现。

  渐渐地,原本冷清的东亚文化讨论会场外,竟然聚集了不少人。

  这时候,就有一位年轻的美国学者突然道:“这位女士,你所讲的,是一千七百年前的古代中国,那我想问问,那现在的中国呢?”

  他非常诚恳地道:“曾经的古代中国文化影响了世界,那现在中国文化又处于什么位置呢?”

  他这么一问,全场几乎都安静下来,内外鸦雀无声,大家都看向这位年轻学者。

  这个问题,显然是非常尖锐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在这种世界□□流的场合,中国学者几乎不见踪迹。

  看看他们身上穿着的西装和三接头皮鞋,透着一股古老的气息,那是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保守和拘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