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69.第六十七章 青山依旧在(1)(2 / 2)


“不,我当时说的话,是想要你牢记学医的初衷,救许多的人,才不枉费傅侗文给我们的花费。不是要你还他什么。”

“他是个大慈善家,爱国商人,资助过许多的人,”陈蔺观回她,“可是沈奚,他对别人是好人,但对我不是。我是个普通人,不是圣人,你如果想要我的教授救他,不必来求我。”

“我试过联系你的教授,可是”

陈蔺观自然知道她碰到的困难:“当然,我教授早已重病在身,闭门谢客了。”

“所以我才找到你,是因为知道你是他最得意的弟子。”

“你不要打我的主意,也不要和我谈医者仁心,我是个很自私的人。”

长久的安静后,沈奚再次说了句:“抱歉。”

她预料到这个结果了,可还是想试一试。

这条路走不通的话,只好准备起来,前往英国,去见谭庆项过去的教授。心脏外科是连外科医生都要避讳的领域,专攻这方面的医生本就少,能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人更少她怕,到了英国还是于事无补。

沈奚和陈蔺观不欢而散。

她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坡路,往公寓走,两旁都是小咖啡馆、小酒馆。她初见巴黎,是在傅侗文送给自己的一套彩色照片里,那时她对欧洲的这个城市印象是,街边房子像摆放整齐的洋火盒,色彩斑斓的墙面,严丝合缝地贴着彼此。

傅侗文后来提到那套照片,说是自己初到巴黎,花大价钱问一位记者购买的。他从不吝于赞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开放的思想和工业化的成就。

赞美下,是美好的期盼,期盼中国能有这样绚烂于世的一日。

几个小孩子围着辆冰激凌贩卖车,接过自己想要的甜品和汽水。

沈奚看到也有贩卖爆米花的,她买了一包,贩卖的老者提醒着,指了指她的手包。巴黎是繁华没错,可偷抢也是出了名的。老者见她黑发黑眼是个亚洲人,走路漫无目的,有点游览的意思,推测她是初到巴黎的女孩子,好心提醒。

沈奚用和傅侗文学的法文,道谢后,接过纸袋子。

回了公寓,她看落地钟的时间,傅侗文还在午睡,便把爆米花放在了门口的矮几上。来接培德的人坐在客厅里,见到沈奚,立身唤她:“少奶。”

她看门口的布纹行李箱:“谭先生呢?”

“在和培德小姐道别,在厨房间。”

沈奚到厨房门口,咳嗽了声。

“不用进来了,我们出去。”

谭庆项说着,带培德走出厨房。

他这次带培德来法国,就是为了亲自把她送到欧洲,再把她交给德国驻法领事馆。没几日,和平会议就结束了,他知道再没法拖延,就在上周联系了德国领事馆,定了这星期送她过去。对于这个决定,培德不是没争辩过,可她能战胜所有的困难,唯独无法逾越一个天堑——谭庆项不爱她。眼看着德国即将被制裁,培德也要担心家里的祖父母,左思右想,没别的法子,才算是答应了离开的安排。

培德手里抱着一个食盒,是她央求谭庆仙做的中国菜,准备在路上吃。

沈奚和谭庆项送她到公寓大门外。

“不要给这个地址写信,会议后这个公寓会交给房东,我们也会回国。”谭庆项交代。

“你们回中国后,住在哪里?”培德灰蓝色的眼睛里,是藏不住的泪水。

“说不准。”谭庆项说。

培德低着头,用只有他们两个听得懂的德语,说了很久的话。

沈奚从音调、语气里,猜想这是最后的剖白。

谭庆项毕竟是傅侗文的同龄人,经历得多,他始终带着笑,使培德不至太窘迫。最后,他给了小女孩一个真诚的拥抱,低声,用德语说了几句话。

培德眨眨眼,泪水顺着脸颊,落到衣领内。

“再见,沈小姐。也替我和三爷说再见。”培德轻声对沈奚道别,掉头,上了汽车。

汽车消失在街道转弯处。

谭庆项轻轻地呼出了一口气。

“她说了什么?”沈奚小声问。

“我不告诉你的话,你会如何?”他笑。

“会辗转难眠?”沈奚和他说笑,“像在红磨坊看了一场歌舞,却唯独落幕前离场了,不知结局的滋味,不太好。”

“她说同样是叫培德,同样是跨国恋情,同样是爱上了中国男人,为什么她得不到好结果。她说,陆总长和夫人的爱情是‘命运的暗示’,可我却要忽略。”

女孩子在爱情上,都是相通的。

都喜欢抓住一点蛛丝马迹,说服自己,暗示自己好的结果。

“那你呢?”

“我?你问我说了什么?”

“嗯。”

“我说,”谭庆项笑着说,“小姑娘,我不爱你。”

和她想的几乎一致。

沈奚和谭庆项交代了下午的结果。

见陈蔺观的事,傅侗文不知道,谭庆项知道。从五月以来,他和沈奚一直在商量这件事,是留在法国,还是去英国。

怕被傅侗文听到,他们在厨房里,轻声交谈。

人年纪大了,爱回忆,谭庆项说着说着,就提到了那年在游轮上的事情:“那时也是山东,侗文还说,他实在不行了,绑了炸|药在身上,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去。”

沈奚在外头还能端着架子,面对谭庆项,架子全散了,心乱如麻。

半晌,也只是轻声说:“我一想到,我们在横滨坐立不安,唯恐误了去美国的时间,唯恐让威尔逊怀疑我们合作的诚心就觉得”太可笑。

这些话,她不能和傅侗文聊,只好在这里随便说说。

“最后美国选了日本,可笑啊我们。”谭庆项接了话。

突然,楼上有戏曲声传来,他们对视一眼。

他午睡醒了。

“我上去了,”她说,“你尽快联系你的那位教授,会议一闭幕,我们立刻启程。”

“已经谈妥了。”谭庆项微笑着,安抚她。

可两人都知道,错过了陈蔺观这里,是错过了什么

她拿了那包爆米花,寻声,来到书房。

傅侗文仍披着同样的一件灰白长褂,深陷在黑如墨的天鹅绒沙发里,脚下是软皮拖鞋。壁炉里没火,光穿过玻璃和大半间书房,落在他脚旁,西裤腿上。

他下半身沐浴在阳光里,五官在房间的晦暗中,合着眼,带着一丝微笑,手指在跟着曲子轻敲着。

日光太短,够不到他的脸。

沈奚深知,对巴黎一行的失败,她的唏嘘和伤心,远不及他的万分之一。他走维新的路,维新失败,他支持革命,袁世凯登基称帝,忙活半辈子,好似全在瞎折腾。到最后在山东这里还是一事无成,注定是要失望

而身边人,去了一个又一个,死了一批又一批,黄泉路上已是老友无数。

她站了许久,静看他,心里一抽一抽地疼。

傅侗文在欠身,调整坐姿时,睁眼,瞧见了她。

他一笑:“我这个闲人,又在等着你回家陪我了。”

“我走时你还说,难得我在巴黎见个朋友,”沈奚上前,半蹲在他面前,两手捧纸袋,“我欠了你许多年的爆米花。记得吗?”

他接了纸袋,打开,捏起一颗丢到嘴里:“cinderella.”

他们在纽约看得首映。

傅侗文也给她喂了一颗,柔声道:“等三哥回国,要为央央开上一百家影院,像戏楼一样热闹。首映日就放cinder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