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36.第三十五章 今岁故人来(1)(2 / 2)

她到家时,桌上有留了葱油拌面。

可惜做饭的人并不清楚她离开医院没回家,而是去了码头,比平日到家时间晚了足足三个小时。酱色的面黏成了一坨,用筷子都戳不动,她泄了气,在沙发椅上坐下,翻看圆桌上厚厚一摞的大公报和新青年。

用筷子插入面坨,咬一口,翻了张报纸。

忽然,电话铃响。

沈奚搁下碗筷,去书桌旁,拿起了听筒:“你好。”

“是我。”

她喘口气,摸到茶杯,灌下口隔夜的茶:“段副院长,我正要找你。”

“第一,这里不是医院,不必这样称呼我,”段孟和的声音忽远忽近,线路不畅,“第二,我看你给我留了消息,有要紧的事?”

“是,这一星期我打了许多的电话给上海市政府,想要让他们出一个公开文件能重视这次美国和欧洲大范围爆发的流感,这场流感会很严重,我的同学们都给我回馈了。但我只是个小医生,没有人理会我,就只有敷衍。要再这样漠视不管,我真的要去市政府门前示威了,必须要重视国际上的疫情——”

段孟和打断她:“可我也只是个医院的副院长。另外,你并不是小医生。”

“不,你可不止是副院长,”沈奚把电话听筒放到书桌上,跑到桌上去翻找前天的报纸,又回来拿了听筒念:“3月22日,段祺瑞复任总理。段孟和,你家那位长辈又是总理了,你去打个电话,他们不会不理你。”

她又嘀咕:“况且,你家里那位长辈,不管是不是做总理,都还不是幕后一把手吗?”

“可我这位长辈,生平最恨人擅用私权。”他笑。

“这是与民谋福,我并没让你作奸犯科。”她义正言辞。

“你还是叫我副院长吧,”段孟和无奈,“这样起码不用受你胁迫。”

“我不是胁迫你,是在说正经的事。我是今日刚好有空闲,能去码头检查旅客,万一我没时间呢?”

“可欧洲来的船只很少,三个月才来了今日这一趟。”

“就是因为现在少,才给了我们准备的机会。假若真频繁往来,现在我们早在疫情第一线了。”

“好,沈医生,我会打电话,”段孟和辩不过她,“我保证。”

“谢谢你。”她由衷说。

“不必言谢,这不是你的私事,也不是我的私事。”

沈奚“嗯”了声,反应过来:“你不是要星期一才会回来?提前了三天?”

那边的人默了会:“你记起我的行程了?”

“我一直记得你的行程,”沈奚坦白,“因为要等你回来讨论手术方案。”

电话那头又是寂静。

“来陪我吃午饭,我猜你家里没好东西吃。”

沈奚望了一眼酱色的面坨坨:“是不太好吃,但我不想出门了。”

“别急着拒绝我,是有公事。我需要你来医院,看一位特殊的病人。”

她疑惑:“特殊?是身份特殊?还是病情特殊?”

“两者兼有。”

身份特殊的话,她猜是段家人。

病情特殊的话,那就是肿瘤患者了。沈奚在美国读书就看过几场肿瘤切除手术,后来在仁济整理资料,将仁济过去的案例看个透彻,这两年在这家新医院和段孟和在外科,被他有意往这方面培养,算成为了这家医院这方面的专家。在医院里,接诊这类病人的医生,除了她就是段孟和,段孟和是副院长,自然不能一直接待病人,于是病人大多会安排给她。

段孟和在电话里说要她去,不用想,必和这个有关。

“那好吧,我答应你吃饭的提议,但是我来请客,毕竟我拿一份报纸威胁了你。我现在马上换衣服出门。”

由于太担心病患情况,沈奚最后买了外卖的面食,送去段孟和的办公室。

这就是她所谓的“请客吃饭”。

段孟和无言以对,在办公室里沏了茶,和沈奚凑合了这顿午饭:“你请我吃饭的花费,还不如我这茶叶值钱。”

沈奚除了那口面坨坨,十几个小时没进食,饿得不想说话,低头吃着自己的面。

她这两年值夜班多,白班也忙,还要顾着妇科那里,脸色大不如前,透着不健康的白。段孟和见她的样子,把茶杯往她眼前推:“病人跑不了的,慢点吃。”

“忘了说,恭喜你。”她已经吃完,放了筷。

段孟和愣了一愣,摇头笑:“你也说了,我家那位长辈上上下下的,也不用恭喜了,说不定很快又要辞职了。”

当今的世道,连总理都是今日辞职,明日复职的,还有什么是长久稳定的?沈奚不由感慨:“还是去看病人吧。”还是人命算的清楚,救一个是一个。

“我陪你一道去。”

这倒怪了,自段孟和升任副院长,从没如此清闲的时候,还要陪他去问诊?

“究竟是什么病人?是我应付不来,还是要你去寒暄招呼?”

段孟和迟疑了一秒,说:“是傅侗文的父亲。”

*1918西班牙流感,也是全球性世纪瘟疫,保守估计全球2100万人丧生,而据现在学者预估,那场流感的丧生者约为4000万人,甚至更多,也有人预估当时死亡人数高达一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