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四节 巴顿上尉的决断(1 / 2)

第十四节 巴顿上尉的决断

贾溪背着生来就不会说话一般死去的少尉来到id团指挥所帐外时,正好撞见顿赤格烈蹲在一块石头前,磨刀霍霍。

“干嘛呢?顿格副团长。”

顿赤格烈倏地回头,再也没法将目再移开。这个虎背熊腰的藏族汉子,嘴唇竟颤抖得像个初见婆婆的小媳妇。

“是、是叫叫我吗?”那不敢置信的口吻俨然受宠若惊。

随便打个招呼有那么大反应吗?贾溪心中暗衬,扁了扁嘴继续路过。

“冷队长!”顿赤格烈冷不丁站起,刀还握在手上,看起来就像个愤怒的酒鬼。

贾溪吓了一跳,“有事?”

“骑1师,嗯,骑1师被赶到这边来了。嗯,我去、去指挥部队去。”

“哦,去吧。”

“那我、我去了。”顿赤格烈征询式地指指西边。

“去吧、去吧。”贾溪一时腾不出手来示意,只是侧过那张祸国殃国的脸蛋,努了努嘴。她突然疑心,这个快四十岁的老男人是不是从来没见过女人。

顿赤格烈如获圣旨般,屁颠屁颠地走了。

“指挥部队用得着磨刀吗?”贾溪兀自嘀咕。

帐篷里传出一个声音。

“十个当兵九个傻,不是每人都像我一样对你有免疫力。进来吧。”

顿赤格烈刚刚赶到eb旅“封锁作战”指挥组,就看见一个脑袋裹着纱布的排长,从林子里垂头丧气钻出来。

“敌人前卫大概有百来号人,但能搂火也就二十来条枪。”那排长说。

顿赤格烈半开玩笑道:“然后你告诉我你是挨工兵铲砸的,对吧。”

排长居然点点头。

顿赤格烈愣了一会,听他继续说:“那边的雾真他娘大,几步外看不清人,鬼子像打了吗啡似地嗷嗷扑上来。我们当时的队形比较分散,有的小组一时难分敌我,只好先撤下来,靠拢后用机枪逼着才把鬼子撵回去。”

顿赤格烈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个火大时连营教导员都揍,结果从最年轻连长变成最老排长的“苗蛮子”。

那排长蹲在迫击炮旁,怨念摸着光滑的炮弹。顿赤格烈摘下那把卡卓刀,塞进他怀里,什么也不说。

那排长抬起头时,眼眶已经红了,大颗大颗的泪珠叭叭掉下来。抹完了眼泪,他一刀劈断身边那颗小树,调头往回走。顿赤格烈望着他背影,伸出手量了量那颗树的直径。

“狗干的,手劲比老子还大。”

如果此时顿赤格烈能仔细听听远处的轰隆声,就不会错怪那位排长。可惜山实在太深,雾实在太大了,有些声音不是处处能听到。

当求生的渴望压过了死亡的恐怖时,任何人都可能变成疯狂,这与种族、信仰、意识形态无关。

对于绝望到极点的a军来说,与其在空袭中无助死去,不如冲入重重迷雾,冒着毫无准头可言的子弹杀开一条生路。因为3号机场不远了。在a军军规中,救援友军的优先权永远高于其它作战命令。据守3号机场,弹粮储备充足的莱布其中校和克林顿少校不会坐视不管。

士兵们疯狂,是因为置死地而后生,但指挥疯狂士兵的雅各布上校非常冷静。

据太平洋司令部掌握的情报,常曙部总兵力不到千人,仅用于3号机场外围布控的就占掉了三分之二,可以机动的只有大约一个山地营或者更少。若在平原上,一个弹粮充足、士气高涨的步兵营完全可能击溃一个缺弹缺粮且无“马”可骑的骑兵团。然而这里不是平原,而是作战效率严重缩水的高山密林。山地不利于大兵团作战,也很难得到远程炮火支援,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效的战斗编制往往是连排级,甚至班组级。上帝赐予的这场大雾,更使得双方火力差距进一步缩小。只要抱定“光脚不怕穿鞋”的念头,骑8团仍然有可能突破封锁,与莱布其的游骑兵75团一营和克林顿的骑8团混成特遣连(追击肖杨部后奉命留守机场)顺利会师。

生的希望,都寄托在这片大雾中了。

由于f连的火力吸引,天空中的轰隆声似乎已改变方向,渐渐走远。匪夷所思的是,竟连一颗都没扔下来。

不管怎样,疏散到各处的各连已按计划靠拢上来。雅各布上校随即命令各营长、连长,将为数不多的火器和弹药集中到c连,由c连连长巴顿上尉统一使用。

上校给上尉的命令很简单:哪里机枪响就朝哪里打,牢牢拖住拦阻之敌,直到莱布其、克林顿部前来接应。

此巴顿非彼巴顿,甚至连血缘关系都没有。但巴顿上尉是一营营长克林顿少校最为倚重的连长,雅各布相信克林顿的眼光。

俯视着几乎赤手空拳聚拢在山窝里等待援救的大部队,巴顿上尉向雅各布上校敬了一个礼,“这或许是我最后一个军礼,上校。”

上校把这孩子揽在怀里,轻轻地拍了拍后背,“上帝会保佑你,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