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一节 飞出龙穴的小鸟(1 / 2)

第十一节 飞出龙穴的小鸟

和往常一样,王达明在9点17分准时来到301室,开始每天一样的工作:等简报。

简报以战区二部为主,少量直接来自总参二部外勤单位,有时也有友邻部门的。王达明唯一要做就是看完简报后,签上两个字:“已阅”。一直签到包括自己名字在内的其它字都写不顺时,就该下班了。下班时间不定,全凭随意,但第二天上班的时间还是9点17分。

情报工作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则:定时间最好不要定整数。至于原因,几乎所有教官都会说:“自己琢磨。”

扣着手指头,坐了大约半支烟功夫,王达明起身出门,把门外那个参谋嘴边的半截香烟摘掉,掐灭,捏烂,扔进垃圾筒。

这参谋是新来的,所以王达明什么也没说就回去了。

301室最近换了不少新面孔,他懒得管,也管不来,但他无法忍受除了庭车常以外的任何部下,在他面前抽烟。隔一扇门也不行。

10时46分,过道里响起送简报的脚步声。

这条过道属于情报系统,沿线分布着战区二部、三局、十一局和总参二部派驻单位,大掌柜平时不喜欢呆在自己的办公室,而是一来就钻进战区十一局本部工作区。技术出身的他,习惯坐在隔音玻璃间里,背对十几面沉默闪烁的屏幕。但一般来说,他更喜欢坐在门边的茶几前,因为门本身是不隔音的。偶尔听点声音,有益身心健康。整条走道都知道大掌柜这一习惯,反倒不敢出声路过,只有送简报的例外。

“303中横k级电。”

303代表十一局行动处长常曙,k级属于加急的非绝密性电文。由于“寡妇”的缘故,行动处一直使用独立线路,所以接报人员并不在十一局本部的303室里。

王达明一边摘下钢笔,一边打开文件夹,这时他猛然抬头。

“林玲?”

“处长”

这声“处长”压得很低,但不少敲打键盘的手都停下来。平时只有十一局行动处长常曙会这么称呼总参二部专任副部长兼第八战区副参谋长王达明,可这声音明明是女的。

王达明走进隔间,拉下帘子。

“你不是调中警了吗?”

远方遇旧识,王达明多少有点兴奋。原总参三部直七处1749号机房上士机务长、现任中办警卫局“龙穴”译电室通信参谋林玲中尉,不安地碰碰手指。

“是林司令员让我回来的。”林玲小声回答。

在总参三部直七处时,很少有人把她跟时任ad集团军军长的林兰少将联系在一起,因为能进机枢部门的女兵大多数都有点背景,当时林兰,只是多如牛毛的少将中最不起眼一个。

后来她突然被保送到通信学院,又扛着学员肩章回来办转职手续,人们才从王达明的调侃中得知,她是林兰的侄女。此时林兰已晋升成都军区中将副司令员,和其它晋衔将领有所不同,“一号首长”授衔时没跟他握手,而是轻轻地把肩章放到他手心,无声胜有声地静静走开。

中办警卫局直接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军级规格,历任局长因兼任办公厅副主任,一般都高配中将,个别资深者甚至可以是上将,中警局长不管走到哪里,排名顺序永远在绝大多数将官前面。林玲能进中办警卫局“龙穴”译电室,足以说明林兰已不是上千名将军之一那么简单。

王达明不禁多看林玲一眼。

“你说林司令让你回来?”

林玲没有回答,只默默站着,等待着传说中已经失势的老首长的指示。

王达明渐渐平静下来,平静的结果使他更加困惑。

随着“钦差大臣”鳄鱼进驻第八战区,原本掌握在总参二部手中的战区情报系统机枢人事权便“名正言顺”地回归战区政治部组织部,实际掌握人则是鳄鱼。紧接着,办公室主任许光祖被请去“喝咖啡”,至今未归,十一局局长吴品突然“被生病”,总政新派的副局长则全权处理局内事务,留在王达明身边的老面孔已越来越少。

偏偏在这种敏感时期,身为“封疆大吏”的林兰,居然敢把“钦差大臣”调查对象的前联络人调回王达明身边,直接坦负十一局行动处与王达明的联络工作。

林兰哪来那么大胆子?

“你说林司令让你回来?”同样一句话,王达明重复了第二次。

林玲继续沉默。

沉默即代表承认,王达明突然豁然开朗:

“龙穴”人员的工作调动,绝不是在外带兵的将领所能干涉的,与其说林兰又走一次中办警卫局的后门,不如说“一号首长”授意中办警卫局,专为林兰打开这扇后门。所以林玲说的是“让”,而不是“调”。

王达明隐隐感到,突然罩在庭车常乃至整个总参二部头顶的巨大阴影,以及林兰的“安抚”之举,似乎都来自中央授意

“处长?”

“哦!住得还习惯吗?台北的天气可是越来越热了。”

林玲嘻嘻笑完,抿嘴不语。

王达明尴尬地抽了抽鼻子,“罢了罢了,你在七处都呆那么多年,我还把你当外人。去吧,把姓庭那倒霉蛋的简报拿来。”

“是!”

林玲中尉的靠腿声与当年那个上士机务长一样,没什么改变。正如王达明依旧是王达明,庭车常还是庭车常。

王达明精神抖擞,翘着二郎脚拿起那份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