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8 吕公著病逝2(2 / 2)

结果呢?

自然还是没有好结果,种谔那一次也被坑惨了。他是深受其苦啊!

种谔负责镇守的兰州城,却被徐嘻这个书呆子给丢了。

至此,五路伐夏时仅存的胜果,也被宋神宗那神一般的识人能力给彻底葬送了。

仅就这一点而言,宋神宗却和宋仁宗有着极为相似的共通点。不过,宋仁宗当政时期,和西夏之间战争,更多的是在防守的时候遭受了非常大的失败。

高滔滔休养生息的策略的确是对百姓们有利,不过,这却是有一个前提条件。

风调雨顺。

特别是北方地区,田地里每年只能耕种一季的粮食,如果风调雨顺的话,老百姓们即便是没有寸土的佃户,也能生活的很好。

可是,一旦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地方官员上下齐手,贪污日常的税收和朝廷拨付的救灾粮食。这样与民休息的政策,也就很难见效。

况且,如果,大宋朝汴梁城里的仓库和归属于皇室的内库中没有足够应对灾年的粮食的话,那别说安居乐业了,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更是成为了空谈。

这个世空,就是因为蔡道的存在,才让宋神宗推行了那个藏富于民计划,让在王安石变法中得到的粮食和财物,并没有留下来太多,而地方的府库和常平仓更是被他在暗中主导的硕鼠计划掏空了。

就这样,连续三年的干旱,已经让原本财政良好的大宋朝又一次回归了宋神宗继位初期的模样。

简单的来说,就是一切都归零了。

这一次,是真正的归零了。

这一段时间,属于户部的粮仓早就入不敷出了。而文彦博和吕公著从内库当中借下的粮食和财物不但没有能够及时归还,而且还越欠越多。

反正,看那样子,即便整个中原再来一次元丰六年那样的大熟场面,也根本归还不了对内库的欠款。

这无疑,让文彦博和吕公著这两个声名不佳的丞相,在官员和百姓当中变得更差了。

而且,就连太皇太后高滔滔的名声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牵连和影响。

毕竟,文彦博和吕公著虽然是司马光召集入京之后,才当上丞相,可是,表面上来看,这两个人的确是高滔滔自己下得旨意,也是她亲自任命的官职。况且,司马光早在元丰八年就已经被气得吐了血,一直躺在病榻之上无法言语,更不要说理政了。

不过,吕公著并不担心自己死后,后来者会改变他的政策。接任他位置的人,却是之前在汜水关床下偌大名声的吕大防。

元佑三年,吕公著逊位,吕大防就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举编修《神宗实录》。

元佑四年,吕公著便于3月17日病故。

同一年的春天,大宋朝的京畿地区以及河北地区再次遭遇旱在,虽然这两地地方无论是受旱面积以及受旱程度都比不上去年,可是,却让太皇太后高滔滔彻底茫然了,而保守派大臣文彦也终于顶不住压力,主动请辞了。

因为,执政的四年多时间里,文彦博和吕公著可谓是毫无建树可言,特别是京畿地区,自他们掌权之后,可以说是年年遭遇各种各样的灾荒。

元丰八年河东路的大雪灾和元佑元年的旱灾,那个时候,反生这些自然天灾,还有李宪、蔡确和章惇这些人替他们背黑锅,天下的臣民也还能够谅解他们执政的艰辛。可是,从元丰元年冬天开始,京师就一直受到旱灾的困扰,京畿地区的百姓对于这一点印象尤为深刻。

京师唯一没有遭遇旱灾的是元佑三年,可是自然灾害不仅仅只有旱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