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零零章:李承光的感悟(2 / 2)


“知道你这份计划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吗?”看着李承光痛苦纠结的模样,李元吉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问题他帮不了,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去帮,只能靠李承光自己去适应,去接受。

而如果他无法接受的话,那也就只能当一个王爷了。

太子不是不能废,但一个明知道有缺陷的太子,还是不废掉另立贤明,那么一代传一代,这个缺点便会被无限的放大。

有时候,废掉一个太子,并不是在毁根基,恰恰相反,而是在维护根基。

况且,李承光还没有被立为太子。

“儿臣不知……”李承光有些郁闷的摇着头,他也清楚,李元吉问的肯定不是大臣们所说的那些,因为那已经是已知的答案了。

“你的主框架并没有错,但是又错了,主框架可以看做是一个核心,整个计划是有了核心,但是这个主框架之内,你却缺少了真正的核心。朕以人为本,但是你却忽略了这一点,这世上无论做什么事情,最终都是要服务人类的。”李元吉直接点出了这个问题。

大臣们没有说出来,因为他们说并不合适。

这个问题由李元吉亲口说出来,这样一是会让李承光更加重视,从而将其深深的烙在心中,另一个,这也算是父子之间的一个传承。

王位的传承,只是传承的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件事物,都在默默的进行着传承,文化的传承,思想的传承,没有传承,也就没有底蕴,心中也就不会踏实。

“凡事若不能以人为本,那么做这些事情又有什么意义?”李元吉继续深入的贯彻着这个思想。

这个问题他必须要深撤的去讲解一下,不然一但李承光会错了意思,那后面出现的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继续道:“江山是你朕与祖父以及众多将士们一起打下来的,但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朕的心里清楚百姓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不论朕做什么决定,都会围绕着这个方向去发展。军事也好,铁路也好,公路也好,商业也好,无论哪一个,最终服务的都是整个大唐的老百姓。

百姓想要的其实很简单,吃的饱,穿的暖,手里有点钱,没有战乱,日子可以过的更好,他们所要的幸福很简单,但是也很难,需要朕不断的去维护这种关系,维护这些政策。

虽然就算朕什么也不做,仅凭着这个皇位就可以得到这些,但那永远不是真实的。

长孙无忌的谋逆案,为何只敢在暗处悄悄的进行?那些参与的人员,为何只能是那些被他抓住把柄的人?

原因很简单,现在百姓的生活很好,吃不完的粮食,还可以赚钱,没有战乱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迹象,他们对现在很满意,所以不需要去造反,不需要去做那些提心吊胆的事情。

长孙无忌正是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敢声张,只敢在暗中悄悄的进行,所以朕发现不了,暗卫也发现不了。

两者各有各的好处,但如果可以重选一次的话,朕依旧会这么做,朕不会为了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无处可藏,就去做一些让朕后悔的事情。”

李元吉的话有些深奥,但又不是特别的深奥,大臣们一听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但是李承光……

他还需要思考一会儿,再怎么有天赋,终究也只是个孩子,思维的转变速度还是有待进步的。

毕竟是经常跟在李元吉身边的,就算跟的时间并不久,但是思维方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听着李元吉的话,李承光也在不断的回想着,然后将其套在自己的计划上,然后再去回想其中的含义。

有想不明白的,就单独罗列出来去想这个问题,等到想明白了,在将其带入进去。

不得不说,李元吉的做法其实很简单,但是对于李承光来说,却像是触摸到了另一个天地。

简单地说,就是目的性。

自己现在做的,就像是缝了两针然后就走了,完全不管后面会怎么样。

但是将现在发生的一些事情串联起来,就会发现,两块布被一针一线的缝了起来,完好无损的连接在了一起。

“儿臣好像有些明白了。”李承光眼神中出现了丝亮光的说着。

“军队改制,其最大的作用在于释放了百姓的劳役,而军队可以长期保持高强度的训练,在作战的时候,战斗力往往会比府兵制更强大,这一点无论在吐谷浑,吐蕃,还是在百济都得到了体现。用少量的人,去做以前很多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而铁路,除了具备战略意义以外,还具备经济效应,同时,它很方便,也很快,票价将来还可以更低一些,这样就有利于两地百姓的往来,可以使物价更加便宜……”

一张小嘴吧嗒吧嗒的说着,听人说的也好,自己感悟出来的也好,反正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这样,每一件都是以人为本。

就连大肆敛金的商业集团,他也同样具备这样的作用以及能力,几年间的时间,李元吉已经将大唐布局到了如此境界。

多的不敢说,只要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凭借着现在的布局,很快就可以将其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