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章三寸不烂之舌(2 / 2)


马良摇摇头,说道:“既然事已至此,不说也罢。”

这欲擒故纵虽然无耻,但是效果却非常好。金棉心里头象是好奇的猫一样,十分痒痒,忍不住说道:“季常好不厚道,话只说一半,平白让人难受。”

马良闻言心里头暗笑,面上则露出无奈之色,说道:“既然子元想听,那么我就说说吧。”

说着,马良又流露出了郑重之色,拱手问道:“子元觉得刘扬武何等之主?”

这本来是说叹息的事情,怎么又扯到了刘燕的身上了?金棉心下觉得这么多年没见的马良,人变得啰嗦了。面上则回答道:“骁勇!”

刘燕仁义,关心民生问题。招贤纳士,宽厚之主。这一点只有近距离接触才知道。远方的人,对刘燕的印象只有这两个字。

“骁勇!”

刘燕南下兵不过数百,依靠乌合之众与虎豹骑战,如何不骁勇?

杀于禁,如何不骁勇?

破襄阳,诛朱灵,如何不骁勇?

外人形容,刘燕有吕布之勇,孙策之霸。

马良心里对于这个片面的评价不以为然,但他也没说什么为刘燕增光彩的话,因为空口无凭啊。

心中电转,做了语言组织之后。马良欣然说道:“刘扬武骁勇明果横行天下。”然后马良又问道:“敢问刘备何等之主?”

金棉对马良的啰嗦已经免疫了,不假思索的回答道:“礼贤下士,有高祖皇帝之风。乃仁义之主。”

果然是刘备的名声好啊,姜是老的辣。马良心中感叹了一声,听起来对两个人评价似乎是各有春秋。

一个骁勇,一个仁义。

但说的粗俗点,其实是一个是莽夫,一个是英雄,相差十分大。不过马良也不计较这个了,欣然点头道:“子元说的有道理。”

金棉有些意外的看向马良,难道他听不出来我的评价差距吗???不可能。

正在这时,马良笑道:“尽管子元你的评价是对的。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战乱时代,骁勇果烈,比仁义要远远重要。子元不见刘备百战百败,直到进入暮年,这才有了荆南基业。而刘扬武不过一二年间,就已经坐拥三郡,横行天下了吗?”

金棉现在听明白了,这是对方拐弯抹角的说刘燕的强项,最终的目的还是达到游说他的目的。

与刚才马良叹息的事情,还是不着边际。

“我不否认这一点。”金棉觉得份外没趣,点点头淡然道。

“呵呵,子元先别觉得无趣,且听我缓缓说来。”马良当然看出来了金棉的无趣,笑呵呵道。然后拿起旁边案几上的一杯茶喝下,茶已经凉了,但也足以润口。喝下这一口茶后,马良说道:“刘备仁义之主,虽然有大志向,也能谋善断。得诸葛亮相助,如虎添翼,乃是天下枭雄。但是他现在处在荆南,这个地方向北有刘扬武,向东有孙吴侯,向西进入益州甚至只能走水路。没有发展的余地。相反,刘扬武坐拥房陵,向西北可以进入汉中,向西南可以进入巴蜀。而汉中张鲁,巴蜀刘璋虽然都是一时俊杰,却如何比得上刘扬武???战而胜之,指日可待。只需要进入巴蜀,依靠巴蜀为基业,进兵北方,占据长安,坐拥潼关虎视天下。振兴汉室,指日可待。此乃春秋五伯之业,兴隆也。”

这行不行不仅靠一张嘴,还要看个人强不强悍。马良一张嘴,为三寸不烂之舌。而刘燕骁勇,兼并敌国如饮食喝酒一般轻松。

随着马良的一番话,金棉便陷入了这种情况之中。刘燕占据长安,虎视天下,不由怦然心动。

“此真霸王之主也。”同时,马良叹息的事情也呼之欲出了。因为如果他能说服雷绪投奔刘燕,乃是有大功于刘燕,未来刘燕兴隆,足以封侯。

这个想法让金棉更加的怦然心动,虽然他本来的想法是进入荆南,做个富家翁。那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天下战乱不休,出门做官有风险。

但如果刘燕进入长安,占据半壁江山,虎视天下,那汉室兴隆指日可待。那时候如果能捞个列侯做做,既是风光当世,也是阴萌子孙,爵位世世代代传递。

马良一席话,便是翻云覆雨。让金棉的想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情不自禁的,金棉问道:“现在雷绪已经决定了,木已成舟,为之奈何?”

马良的脸上流露出了几许笑容,费了我这么多口水,终于还是上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