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0章(1 / 2)





  夫妻两个把刘国庆送上了火车,回家的路上,文智超道:“这个国庆还算是吃得苦的,倩倩当年也算没看错人。”

  夏汝峥挽着他的手,道:“是啊,我们姐妹的眼光和运气都不差。”

  文智超得意地笑起来,这是媳妇拐着弯夸他呢!

  尽管夏汝倩拿了嫁妆出来,夏汝峥也借了钱给他们,连一部分货都是佘的,但是夏汝倩两个人的起步还是很艰难,夫妻两个在省城,就住在店里,吃饭也是在店的后面搭了一个棚子,就在哪里做饭,晚上还要把东西搬进来。

  尽管知道妹妹的起步很艰辛,夏汝峥也没有多拉一把的打算,谁的起步不是艰难又辛苦的呢?

  因为新华百货在文智超这里拿的货挺受欢迎,卖得挺快的,从去年的夏装之后,就一直在这里订货,每年几乎要消耗掉上万件货,再加上其他的百货商场都听闻了朗姿,都开始过来洽谈业务,朗姿的生意是蒸蒸日上,看得胜利的人是羡慕嫉妒恨,只是如今他们也加强了员工的管理,签订了一些霸王条款,虽然待遇提高了,可是想走不那么容易了。

  朗姿发展越来越好,文智超甚至萌生了给自己的服装贴个标签的想法,以后人家买衣服,就直接认准他的标签了。

  夏汝峥觉得可行,但是有些人肯定不愿意自己的衣服贴别人的标签,所以最好跟别的客户谈一谈这个事情。

  文智超在征询了客户的意见之后,百货大楼的客户是不太肯的,因为他们想贴自己的标签,有客人表示可以,在做生意的时候,总有些奇葩,比如就会有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买了你的衣服,过了几天就拿回来,说衣服质量不好,要退货,老板坚持自己的衣服质量好,但是人家拿回来的也确实是破了,老板拿着破了的衣服一看,好嘛,根本不是自己这里的衣服,虽然颜色花式款式一样,但是就是以次充好,客人当然也知道,但是讹钱的就是讹钱的,故意要把事情闹大,老板为了店的声誉,不得不忍气吞声给人家退钱。如果贴了标签,那就好多了,至少以次充好退货骗钱没那么容易了。

  夏汝峥给文智超想了都市丽人这么一个名字,现在的人都追求时尚,想着广州是大都市,自己是都市里的丽人,穿这个衣服不是正好吗?很符合大家的心境。

  文智超也觉得这个名字很好,从夏装开始,所有的衣服就开始贴上都市丽人的标签了。

  文智超等了这么几年,终于等到隔壁的修钢笔的店要转让了,据说是那个老头儿不幸去世了,儿子也不打算把店开下去,所以要把店转让。

  这个去世的老人家也是广州人,在自家的门面上开了个修钢笔修单车的店,这年头修钢笔修单车的店生意还是很火爆的,毕竟这些都属于金贵的东西,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重新买一只的,所以老头儿生意不错。

  如今店主辞世了,转让也无可厚非,文智超接手了店,在征得两个店主的同意之后,在中间那面墙上开了一个门,连接了两个店面,然后把小招牌也换了,换成了大的,上面弄了霓虹灯,到了晚上开了灯,十分亮眼,在明水街上十分突出。

  文智超也想给夏汝峥的店弄一个霓虹灯来着,夏汝峥没同意,饭店到了晚上生意没那么好,除了晚上在外面跳舞的,在迪厅跳舞的,其他的人晚上都早早回家了。

  随着生意做大了,文智超也开始寻找一些路子,跟体制内的人打好交道,经济政策是在放宽,但是文件不能够具体到许多具体情况,所以事情还是靠人在处理,跟他们打好关系,越来越重要。

  本来么,文智超这样一个外来人口,跟本地的官搭上关系不那么容易,可是人家有阿旺啊,阿旺家里有点关系,虽然他本人不那么务正业,但是关系还是靠得住的。经过阿旺介绍,文智超也慢慢地跟人搭上了关系,当然不是送钱什么的,做的比较简单,比如给家里的孩子送件衣服,或者送比较新奇的母女装,给孩子送点吃的,送个书包之类的玩具,也不是什么大的东西,刚开始人家也付钱,慢慢地多了,关系紧密了,孩子都喊文智超叔叔喊夏汝峥阿姨了,这些程序都省了。

  文智超倒是没想过人家给自己开后门什么的,就是想着以后办手续之类的,能够方便点,别被横着眉毛竖着眼睛地对待就行了。

  夏天的时候,文智超的兄弟终于打电话过来,说是要过来混,希望兄弟照看着点,文智超哪有不答应的,让人想过来就过来,反正厂子一直缺人,不是招不到人,是招不到信任的人。

  ☆、第112章 扩大店面

  文智超觉得,没有信任的人,哪怕自己辛苦点亲力亲为,也比找不信任的人图方便要好。

  先来的是一个叫魏向前的,这人也是长得壮壮的,比阿旺要黑一点,心思活泛,只是做事不得要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混成个名堂,这不,实在没办法就来找文智超了,到广州的时候,身上是一分钱都没有了。

  虽然家里有住处,但是文智超没好意思让人家住家里,一个是有媳妇孩子不方便,还有一个是刘奶奶和安爷爷是个喜欢安静的人,自己老是带着陌生人回来,也不太好,所以就让人家住在厂子里,反正厂子地方大,人家一个大男人想出去就出去,想做啥也方便点。

  文智超也说明了情况,魏向前也不好意思有意见,人家收留自己了,有饭吃有地方住有活儿干,哪里还有不满意的。

  魏向前来了之后,文智超让他跟着阿旺,阿旺是管着厂里的工人的,海生管着仓库,出库入库的事情一把抓,至于钱,文智超自己管着。

  把自己的兄弟安顿好了,文智超又想起自己的小姨子和连襟的生意,打了个电话回去问了问,人家生意貌似还不错,夏装也挺受欢迎的,虽然有些姑娘觉得太新潮了,但是更多的姑娘眼睛闪闪发亮,这是从广州来的衣服,比上海货还要好呢!而且关键是价格也不贵!

  夏汝峥则比较关心妹妹是不是适应,夏汝倩倒是个天生会做生意的,应付客人游刃有余,只是为了孩子的事情有点烦恼,说虽然有公公婆婆管着,但是她自己想儿子,而且公公婆婆不肯对孩子下重手管教,这孩子跟没了老虎的猴子似得,四处上蹿下跳的。而且夏汝倩的婆婆觉得,城里拐孩子的比乡下多得多,所以不肯让夏汝倩把孙子带走。

  夏汝峥知道夏汝倩的婆婆,那是个比夏汝峥自己的婆婆还要厉害的人物,夏汝峥让夏汝倩还是把孩子接过去比较好,那孩子比宝宝还要大两岁左右,眼看着要上学了,总不能胡天胡地的。夏汝倩也明白夏汝峥的痛苦了,孩子上学真是件麻烦事儿。

  “看来彬彬还是得在家里上学,这边的学校我去问过了,太麻烦了。”主要是省城的政策比沿海的政策还要慢一些。

  “那你自己拿好主意就行了。”夏汝峥挂了电话,也免不了叹气,虽然妹妹的生意是没什么很大的问题,只是侄儿那边又有了问题了。

  如今文智超也在跑转户口的事情,只是因为政策的原因,转起来特别麻烦,不仅要花钱,还要应付各种程序,各种审查,要知道,在以前,政策就是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让他们老老实实种田,不然劳动力流失地快,田地没人种,就要闹饥荒了。

  宝宝倒是很乖,除了有时候犯个小感冒什么的,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夏汝峥带着她也很轻松,其实宝宝再大一点,就可以送去托儿所了,只是夏汝峥舍不得,女儿转眼间就长大了,舍不得不陪在他的身边。

  刘奶奶倒是闲着没事儿干,时不时教宝宝唱唱歌认认字,安爷爷也喜欢抱着宝宝读诗之类的,宝宝被熏陶的还不错,俨然是个小小才女。

  夏汝峥想着要把店扩大一点,往左右没办法扩大,那往二层走呢?二层似乎是被人租了。

  文智超听说媳妇有想法,当然不辞辛苦地去帮忙打听,打听了才知道,二楼的人一个月前刚好退房搬走了,还真是幸运,只是要打通一楼和二楼,房东会同意么?

  房东果然不同意。

  “要不?咱们买下来?”

  如今服装厂生意不错,虽然还没完全回本,但是如今手上也有余钱了,买下一层楼倒是不难。

  “买下来了,万一门面的房东也不同意呢?”

  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是万事皆有可能,文智超又去问了,人家房东果然不乐意,下金蛋的母鸡,有点眼光的人就不会乐意卖掉。

  这事儿拖着拖着到了秋天,没想到门面房东家里出了点事儿,因为老家做房子的时候,把人家给弄伤了,需要一笔钱赔偿,不然人家就要去告,没办法,只能认倒霉,忍痛卖掉门面算了。

  二楼的房东倒是没什么意见,其实这房子也是卖来卖去的,当初他们也是买的,现在涨了价卖了,也算是赚了。

  两层楼一口气买下,挺大手笔的,但是为了媳妇,文智超觉得值了。

  夏汝峥挺感动的,她这饭馆也赚钱,但是一般人还拿不出这么大的魄力来改造呢!

  签了合同,付了房款,拿了产权证,因为两个人不是广东人,还麻烦了一圈,终于搞定了,冬天开始开工改造房子,明年的时候,就是一个两层的饭馆了。

  忙忙碌碌一年,因为年底要改造酒店,夏汝峥提前了半个月关门,贴了告示,然后回家带孩子盘账去了。

  这一年,最大的收入当然是来自服装厂,如今好几家百货大楼从这边拿货,每个月的出货量都达到了两三千件,每个月就要赚几千块,刨去工资、原材料成本、租金等等,余下的钱也不少,只是今年买门面买房子支出了一大笔,所以余在手里的钱并不多。